(三)遇有复合伤患者时,应迅速而正确地按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危(wei)险患者情况,对于心搏呼吸骤停的,即将行心肺复苏术,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及咽部的血块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为诊断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五)对于连枷胸者,协助医生赋予加压包扎,纠正反常呼吸,开放性气胸应用大块敷料封闭胸壁创口,对于闭合性气胸或者血胸协助医生行胸腔闭式引流。
(六)控制外出血,出血处加压包扎,遇有肢体大血管撕裂,要用止血带绑扎,注意定时放松,以免肢体坏死,疑有内脏出血者要协助医师,进行胸腹腔穿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七)对于开放性骨折,用无菌敷料包扎,闭合性骨折用夹板固定。
(八)按医嘱赋予补液、止痛、镇静等药物,对于颅脑损伤或者呼**能不全者禁用吗啡、度冷丁。
(九)在陪送检查或者住院过程的搬运中,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恰当的体位,以免加重损伤。
【程序】
组织抢救→采取急救措施→协助医生诊断→补液止血止痛→护送检查或者住院十九、住院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即将停药,使患者平卧,赋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为4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请旁边的患者或者家属匡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二)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副肾素1mg皮下注射、非那根50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或者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5%或者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并监测患者脉搏、血压。当患者浮现脉搏细弱,大汗淋漓,口唇发钳,血压下降时,遵医嘱赋予升压,如多巴胺、间羟胺等,应严格控制滴速。
(三)迅速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及药品(如气管切开包、喉镜、开口器、吸引器、呼吸兴奋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当呼吸受抑制时,应即将进行口对口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者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即将准备气管插管或者配合行气管切开术。
(四)患者浮现心跳骤停时,即将行胸外心脏挤压,直至患者浮现自主呼吸和心跳。
(五)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六)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1.整理床单,安慰患者和家属,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2.向患者及家属告知今后避免使用同类及相似药物,病历上注明对某药过敏。3.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
过程。
(七)待患者病情彻底平稳后,向患者详细讲解发生过敏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地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和情况。
【程序】
即将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二十、急诊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急诊患者要做检查或者住院时,医护人员要详细向护送人员和家属交待患者病情,以及路途中有可能浮现的情况,电话通知所去科室,交待患者病情,嘱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护送人员在途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对浮现的情况作出判断并采取应急措施。
(三)患者一旦浮现呼吸、心跳骤停,应即将就地抢救,将患者头向后仰,畅通气道,做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同时根据发生的地点来进行不同的后续抢救措施。
(四)如发生在途中或者辅助科室,护送人员应边抢救、边电话通知急诊室,急诊室派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去接应抢救患者,可适时转入抢救室,中途不得间断抢救。
(五)如发生在离住院病区较近时,首先通知病房医护人员接应抢救患者,同时通知急诊室,急诊室医护人员去病房共同参加抢救,患者初步抢救成功后,方能返回急诊室。
【程序】
就地抢救→呼叫救护人员→转至急诊室或者病房→继续抢救
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3
1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其科学性、适用性,完善预案;
2增强演练科室参与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明确相关科室和人员的职责任务;
3检查应对突发意外事件所需应急人员、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准备情况,普及应急知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能力。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
2公共设施意外应急预案演练
3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应急预案演练
1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应急预案演练培训。
2各科室护士长以“护理应急预案”为蓝本,定期组织科内护士应急预案演练培训。
1、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各科室根据年度应急预案演练培训计划围绕演练目的要精心策划演练内容,周密组织演练活动,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2、各科室制定应急演练方案交护理部审核,包括演练方案、时间、地点、步骤等,预案以提高应急人员的实战能力为重点,重视对演练结果及组织的作用的评估,重视推广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应急指挥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