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制度4篇
大小:38.87KB 10页 发布时间: 2023-07-14 15:05:01 15.52k 14.34k

3.1监测

全市应逐步建立统一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包括:哨点医院监测、实验室报告、单位、学校和托幼机构缺勤(课)率增加的报告、消费者向卫生行政部门的投诉、社区人群主动监测等,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监测质量。

3.2预警

根据监测信息和食源性疾病本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分析评估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预警信息。

3.3报告

3.3.1报告程序和时限

市疾控中心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XX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单位、地点、时间、中毒人数、主要临床症状等。

市疾控中心应安排负责受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的专业人员。当接到卫生行政部门指令后,负责受理事故报告工作的专业人员应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填写《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登记表》。同时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在2小时内赶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现场,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向XX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事态进展情况,符合网络直报要求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3.3.2紧急报告范围和形式

(1)初次报告:在对事件核实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传真形式逐级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内容为: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暴露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及时对初次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正,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的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重大及特别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在确认事件终止2周内,填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卡》及按网络直报系统要求填报结案报告。撰写并报告专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报告要点包括概况、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内容(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分析与讨论、结论、控制及预防性措施等。

3.3.3其他报告

(1)凡不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紧急报告范围与标准的事件,市疾控中心应在事件调查结束后的2周内撰写专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并填写《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卡》,分别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事件初起时若属于疑似食源性疾病的,也应进行报告。在调查分析后,否定该事件为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通过电话或传真、网络直报系统予以更正报告。

(3)如属跨辖区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当立即通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4)初步认定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可疑投毒的,应提请卫生行政部门通知公安部门处理。

3.3.4报告工作管理

(1)市疾控中心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情况,检查的结果应作为评价该单位工作质量的指标之一。

(2)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信息时,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并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

4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现场调查

4.1调查准备

单位负责人根据报告的事件性质,指派相应数量的专业人员赴现场调查,并确定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处理的首席调查员,首席调查员全面负责整个调查过程的业务决策和质量控制工作,同时还应配备从事流行病学、消毒控制、食品安全、检验或其他有关人员协助调查。

携带采样用的勺子、镊子、夹子、剪刀、吸管等;盛装食品的灭菌广口瓶、塑料袋、75%酒精、酒精灯、记号笔等;供涂抹用的生理盐水试管、棉拭子;供采粪便用的采便管、运送培养基,采呕吐物用的灭菌器皿,灭菌试管;保存样品的冷藏设施等。

4.2现场调查

一般情况下,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完整的调查应包括:(1)流行病学调查;(2)现场卫生学调查;(3)实验室检测。

4.2.1事件的初步评估

主要包括:(1)检查资料的真实性;(2)获取已有的可靠的实验室检验报告;(3)确定病例并获取病例相关信息;(4)正确采集临床标本与食物样品。

一旦报告信息得到证实,应尽快确定首批病例,并对他们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以下问题: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所从事的职业);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日期,持续时间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就诊情况;实验室检验结果;与其他患者接触情况;进食情况;被调查者自己认为导致发病的原因;被调查者是否知道还有患相同或相似疾病的人员;罹患相同或相似疾病的病例潜在的共同暴露因素;可疑食物的暴露日期等。

尽快采集病例的临床标本(如粪便标本、呕吐物)。如果可疑食物或在潜伏期内吃过的食物还有保留,应该马上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如果对食物的污染来源尚有疑义,则应尽可能采集和保存多份样品,以后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检测。

如果认为食物是感染媒介,还应对生产、加工或处理可疑食物的企业开展调查。收集相关的食物和卫生学样品,也可以适当采集餐饮服务人员的临床标本。

4.2.2形成初步假设,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病例调查、现场卫生学与及实验室检测的初步资料,可以简单描述事件特征,并形成有关暴发原因的初步假设,同时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和预防性措施。

4.2.3描述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步骤包括:确定病例定义;识别病例和获取病例信息;分析疾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征;形成有关疾病暴露因素的假设;将形成的假设与已掌握的事实进行对比;根据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结果决定是否开展进一步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4.2.3.1确定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常以最先发现的病人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作为最初定义的依据,随着调查工作的逐步展开,待获得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病人潜伏期和临床表现、现场卫生学和实验室检验资料后再作修正,形成最终定义。最初定义一般较笼统,以便将可能的发病者都包括在内,当收集更多的信息形成最终定义后再排除与暴发事件无关的发病者。

病例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症状、实验室结果、时间、场所和人群。疑难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病例定义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病名(起初可采用“……综合征”进行描述,直至取得较为确切的资料);②突出症状与伴随症状;③病情轻重分级;④诊断分级;⑤流行病学相关因素。

因为一次性的病例定义很难满足所有调查需要,所以很多情况下会同时使用以下的病例定义:

1)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病例(分离到病原体或血清学检测阳性)。该病例定义的特异性很高。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