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刚才的经验,请你猜一猜,从一点出发能够画多少条射线?(无数条)你确定吗?我们来看看电脑上的!还能够再画吗?
小结:从一点出发能够画无数条射线。
二、理解角
1、由射线引出角。
观察这些有着公共端点的很多射线,这里边还藏着其他图形,你发现了吗?这里边有许很多多的角,比如(引出角,课件闪动并移出直角、钝角和锐角各一个)
关于角,你又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吗?
我们来看看课本上是怎样定义的。角的两条边能够延长吗?为什么?
2、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大小与什么相关?与什么无关?(课件演示)
3、画角。(课件演示)
4、理解角的符号及记法、读法。
【实践反思】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这样不但能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并且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数学水平和信息素养。实践证明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其因为(CAI)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协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能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因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起到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射线、直线和角”是“空间与图形”中的概念课,就内容来说相当抽象和枯燥。课始电脑先显示线段,将线段一个端点闪动再去掉,向一端延长。请学生想象能够延长到哪里?用手笔划,还能够延长吗?通过课件演示向一端逐步延长,超出屏幕。并让学生闭上眼静静地想一想会怎样。再闪动线段的两个端点去掉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等动态演示。这样让静止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动”起来。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老师引导着。在学习了射线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射线,要将射线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找射线,并不容易。通过电脑列举出手电筒发出的光、太阳光及城市灯塔的光线等,将一条条射线清晰地体现在学生面前,很神奇,变呆板为生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正如数学家华罗庚以前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而信息技术正好能补充了这个点。
二、化抽象为具体,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空间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水平还是初步的、比较弱的,直接由实物抽象出图形比较困难,针对这个特点,案例中在学习角的理解时,使用了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经过一点能够画无数条射线的最后屏幕上先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个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初步理解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相关,跟边的长短没相关系。通过这样移动、闪烁、颜色、声音的同时刺激,增加了信息强度,学生很容易明白角的概念及个部分名称。这样做比教师用实物操作刺激强度大,促动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画角这个环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以动画方式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学生就从清晰的图像之中,逼真的模拟演示,看到了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演示,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使抽象思维化为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化难为易,突破学习难点
数学难点是否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持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协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动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上例中学习了射线直线的概念后,过一点能够画几条直线或射线,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画,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都发出哇哇的叫声,学生在惊讶中直观的感知经过一点能够画出无数条射线或直线,逐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点,并从中渗透极限思想方法。
又如在区别线段、射线和直线时,先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亮点持续闪动,一端用另一种颜色缓慢延长,移动拉出这种颜色所显示的射线。接着在直线上闪烁出两个亮点,两个亮点之间显示出不同的颜色,移拉出这条线段。通过这样的课件演示直观形象、生动地体现几何图形的结构,不但使学生再次回忆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而且将三者之间的联系区别很清楚地表现出来。可见信息技术的借用对几何形体的知识实行分解、组合、分析,也能够把枯燥的文字表达(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形式变成图、文、声并存的方式,化难为易,能将常规教学难以说清,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清的知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一目了然地体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效地突破学习难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以线段为切入口逐步引出射线、直线和角的图形,使学生对这些图形有形象直观的理解,再通过师生互动的交流以及学生的观察、操作、使学生对以上的图形有一定的理性理解,从而形成射线、直线和角的明确概念,为后面学习一些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表明,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数学手段,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小学数学融合课优秀案例2
一、什么是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教材的编排、课时安排等限制,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以相同(或相近)知识点为小整体进行重新组合、编排,更注重知识的联系性、系统性及整体性。(这里的“单元”并非指我们传统教材中的某个单元,而是指教材中相同(或相近)知识点组合成的知识块。)
二、小学数学渗透“单元整合”案例
1、例题更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对例题进行相应的更换。比如把城市的生活情境替换为农村的生活情境,把教材中的情景替换成身边真实的情景等等,使学生感到格外亲切,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还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
视频1:教师现场采集信息,得出“同学们的年龄和师生的年龄差”,让学生推算出老师现在的年龄。然后再展开想象的翅膀,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当同学们多大时,老师那时的年龄”。通过这一生活中现实场景的创设,营造出了学生争先恐后,急需一吐为快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视频2:青蛙趣谈。“意犹末尽,乐此不疲”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则“读儿歌”的游戏,既深化、巩固了新知,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并不是想象地那么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情趣,富有意义的。
2、例题整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对于那些知识比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我们可以进行整合教学。
案例:五年级《小数乘法》再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应用习题可以同时进行,在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总结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3、知识整合对知识的有效整合也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对有关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好地掌握新知,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达到温故而知新。
案例:四年级《分数的意义》、六年级《圆的认识》、《图形设计》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将课程内容彼此链接、相互整合,是彰显学科体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单元整合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深入的单元整合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增长智慧和实践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在实践中,这样的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学生学得有效、轻松,教师教得顺手、舒心。总之,数学教学不能被教材所束缚,“用教材教”不应只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知识经验等对教材进行整合与创新,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也是一个实践难题,不容易找到准确的整合点,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的实效性还不够大,因此对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还需要我们数学老师深入,如何能做到更精更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小学数学融合课优秀案例3
案例背景
本课教学内容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进行的。从本质上看,小数(这里指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不包括无限不循环小数)可以看作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所以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由于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方法比较复杂,所以在小学阶段只讨论有限小数化分数的方法,不涉及循环小数化分数。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深入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然后通过例2,教学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这里,改进了过去只介绍单一的一般算法的做法,先顺着例1的学习思路,思考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引出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7/25化成28/100,再改写成小数的方法。接着,再介绍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即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同时还说明了遇到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在“做一做”里也安排了相应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