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术中接触感染物或利器应急预案
1)工作人员术中意外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2)患者体液或血液溅入医务人员眼、口时,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3)若被感染手术的锐器刺伤后,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冲洗至少5分钟。碘伏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4)被乙肝、丙肝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上报防保科,并注射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
5)被HIV阳性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上报防保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进行对比,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同时通知院感办进行登记、追访等。
6)填写《针刺伤登记上报表》报告院感办备案,由当事人写明事情经过科室留存。
8、术中发生火灾的应急预案
1)发现火警立即切断通向火灾现场的供电和供气,撤除现场易燃易爆品。
2)立即报告医院保卫科、院总值班:火灾难以控制时立即拨打火警110,告知准确地点。
3)组织现有人员,集中现有灭火器材积极扑救,控制火势。
4)关好临近房间的门窗,防止火势蔓延。
5)放下防火闸门,隔离火灾区域。
6)协助手术医师、麻醉师尽快为手术台上的病人止血、包扎,需辅助呼吸的病人接好呼吸囊维持人工呼吸。
7)迅速疏散病人和工作人员,从安全通道撤离火灾现场至安全地带,禁止使用电梯。
8)在生命安全不受威胁,火势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尽可能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和资料,转运至安全处。
9)评估引起火灾的原因、范围和人员伤势,防范火灾再次发生。
9、手术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2)立即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立即通知患者家属。
4)重大抢救,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
10、手术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预案
1)寻找躁动原因,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3)专人看护,给予床档,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误吸及自伤,同时要经常观察被约束患者的肢体颜色。
4)麻醉渐清醒出现的躁动,应唤醒患者,了解意识恢复程度。
5)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音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11、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的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医生。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选择较粗大血管,选用大号套管针,必要时采用双通路同时输入液体及其他制品。
3)吸氧: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和给氧效果。
4)严密观察引流口周围的渗出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引流量等。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出血程度每5—30min测量一次,观察患者意识改变,皮肤黏膜的颜色、温度、尿量的变化。
6)需再次手术者,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抽血送实验室急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配血、留置尿管等,尽快护送患者进手术室。
7)做好心理护理。
12、急性呼吸道梗阻的应急预案
1)全麻未清醒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病人无禁忌取半卧位。
2)立即通知医生,查找阻塞原因,协助医生处理。
3)清理口腔及咽喉部分分泌物和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舌后坠者应举颌、仰头,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轻度喉头水肿者按医嘱注射皮质激素,重度喉头水肿、气管塌陷者应配合医生立即切开气管并护理;颈部手术后伤口血肿压迫者协助医生清创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