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验证”与“探究”使学生慢慢提升科学求证的素养。信息技术的运用比只靠纸与笔的反复运算作图不知提高了多少倍的效率。使“验证”与“探究”在中学教学成为一种可能。
信息技术还为师生、生生交流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两堂课教师可以通过监控随时了解每位学生操作的过程,也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随时打开某位学生操作的显示屏供大家评价。让学生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也能欣赏与品尝别人与自己的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还能使学习环境变得丰富多彩。在这两堂课中,很多学生在“显示直线”、“显示平面区域”中采用了自己喜欢的不同色彩,使显示屏中的图线漂亮且引人注目,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在整合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充分展示。在《直线与圆位置关系》这堂课中,圆周上不同点的验证,直线的反复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般的结论。然后又用这一般的结论去解决类似的其他问题。归纳、验证→一般结论→演绎→解决具体问题。这样的思维轨迹比传统的套用公式与结论丰富得多,深刻得多。这样的思维轨迹若能不断地演习,能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
三、整合的教学条件
当然,硬件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这几年教育投入的加大为学校在电脑等设备的配置上提供了保障。还有更可喜的是社会,特别是家庭大都配置了电脑,很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是校外学会与提高的。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更是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了平等的教育。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把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还要能很合理地把数学概念、法则在信息技术中构建多元联系的表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个有力的工具。譬如,《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与《线性规划的应用问题》这两堂课中所使用的几何画板与线性规划模块要靠几位教师自己去开发肯定是不行的。最好能有专门的人员从事这类问题的制作。
任何一种教学不能缺少的是评价机制。目前阶段我校的实验也仅仅是初创阶段,只局限于一些感性的评价。我们想在继续进行整合实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整合教学的评价体系。
总之,整合教学的条件是:1、硬件的配置;2、数学教学多元联系的构建与设计;3、基础软件的开发;4、评价体系的建立。
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教师建议信息技术课程也必须进行配套的改革。譬如,一些数学及其他学科常用的一些基本模块的使用,如几何画板等的使用应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教学。实际上整合教学应该是中学教学中的系统工程。
还有在整合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往往会显得比较缺乏,整合教学中有机机对话,人机对话;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使得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这也是我们下阶段在实验中有待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毕竟是大势所趋,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有心去研究肯定会给中学数学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课例4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计算机的发展并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因此,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学习的方法等都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下面结合新课程课例谈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些认识。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节好课引入要精彩漂亮,最好还要能吸引学生,结束要有力度,让学生一节课感觉有收获,最好还要有意犹未尽之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能更方便的创造出精彩的场景。
以前教学主要是靠讲解和板书。现在有了多功能教学平台,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旧的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课堂容量增大,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以前特怕上习题课,因为要抄很多题目,特别是长题,题目就要抄一大黑板,问题的背景也难以说清,现在有了多媒体平台,题目用powerpiont或是几何画板在屏幕上工整地展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还可以配上图片和动画,问题的背景一目了然。
以前的课堂小结老师一般不敢让学生自己完成,主要原因是时间紧,一节课如果把时间给学生后,老师就没有时间讲,不讲总不放心,所以教师干脆自己总结,老师边讲边写,学生边听边抄。现在我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然后在全班交流,老师最后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总结,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手段难以呈现的内容
例如在必修2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学生在刚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时,比较难理解“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左面向右面、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三种投影图。”这句话的含义。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和形象性,可以创造一个实际“操作”几何图形的环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光线从长方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是长方体的正视图;第二种是光线从长方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是长方体的侧视图;第三种是光线从长方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是长方体的府视图。通过观察,有些学生还形象地概括出几何体的三视图实际上是分别把几何体从前往后、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压缩”,画出“压缩”后的图形即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3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动态展示运动变化规律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函数的图像》一节的教学中,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把均设为参数,通过参数变化,向学生展示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和振幅变换,同时还能展示由的图像通过变换得到的图像的全部过程,把以前学习的难点变成了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亮点。
以前的课堂小结老师一般不敢让学生自己完成,主要原因是时间紧,一节课如果把时间给学生后,老师就没有时间讲,不讲总不放心,所以教师干脆自己总结,老师边讲边写,学生边听边抄。现在我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然后在全班交流,老师最后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总结,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情境教育是由情境教学发展而来的。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之一—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菊花”盛放,制造时一般期望它达到最高点时爆炸。那么,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
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烟花冲出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数学不止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5、网络是教师学习的平台
为了适应新课程,老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这些学习除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外,最适合教师的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网络学习。现在网络信息很丰富,只要简单搜索,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教学手段之一,并不是教学的目的,目的是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课堂效率。信息信息技术使用的原则是要使用得恰如其分。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自己制作课件,达到非信息技术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课件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局部,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最恰当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都是必要的,对于具体教学内容,要看哪种手段更有效就选用哪种。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大势所趋,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会给中学数学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