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学设计教案6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学设计教案1
一、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
关于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就像粉笔、黑板一样是一种常规,这是10多年时间取得的学习革命的成功。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目标
针对学生而言:
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学习工具,进行探究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与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和创造性学习。
针对教师而言:
革新课程内容,扩充课程资源,在教材和参考资料等纸质资源的基础上,引入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学者等交流,扩大课程资源的范围。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创造新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2.教学设计的内容和阐述
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活动、教学支架、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
设置教学目标是要把握好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注重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水平进行恰当的表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学内容应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注意信息技术的引入对于学习内容的影响,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点,合理分析学习任务,寻找完成学生学习任务的知识起点和逻辑顺序。选择合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活动进程和结构形式。教学模式的选用决定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教学活动的类型、顺序和结构。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应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定。
学生常见的组织形式有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个体学习。要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进行实质的非人为的接受学习,信息技术融合于探究学习,学生既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数据,还可以十分方便地处理数据、制作图表,撰写文章,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博客来交流自己探究的成果。帮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旧习惯,树立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意识。要鼓励学生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学习问题敢于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验证,要采用探索法、发现法、协商法去建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工具的应用。以学习专题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学支架的设置要按照学生的先前经验和认知水平构思整体框架。学习任务要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具有挑战性。按照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搭建有梯度的概念框架。注意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差异给出相应的支架。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说课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说课,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方法(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整合点五个方面讲清楚,重点讲解教学过程和融合点。教材分析中重点难点要讲清楚,对某一知识点采用了某一教学方法。
2.融合点就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信息量大,可以模拟微观和大型的实验,要辅助的敲到好处,能用实验体现的就要用实验体现,不要迷失学科教学的学科特色,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渗透的无懈可击。对于着重于实验技术和细节的可以用信息技术模拟,而重动作技能培养的一定要亲自动手操作。
3.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储备教学资源,使用时才有选择性,同时资源的呈现形式很重要,从技术上看,学生要看清楚,听明白,重点要突出,不能用繁体字,要去掉无用的资源,背景要清楚,课件要无声音,分辨率要大一些,在视频的选择上,从土豆、优酷上选用的资源要进行编辑。
4.对于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最实用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内在逻辑顺序。
总的来说,基本上搞清楚了说课的一般模式,学习到了最近一年以来全省在教学课件制作方面的最新技术,同时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一定要多,要恰到好处,才能达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最佳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学设计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2.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4.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了第三单元,我们都知道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必要条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谁敢试一试》,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还会给你以生活的启迪。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完成检测目标
检测目标:大屏幕出示。
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三、细读课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
说说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帅气有力量很有劲儿)
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学习第二部分。
2.深入研究人物。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
顿了一顿……又顿了一顿……再顿一顿……(课件出示)
师: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行为描写中你认为杯盖好拧吗?于是耿老师向同学们提问:谁能来试一试?耿老师几次提问?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是几次提问。(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