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不合理
当前,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少,大多数“民转公”的小学教师年龄比较大,老龄化倾向严重。这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较为落后,难以接受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甚至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老教师来说形同虚设,致使其实际操作能力与现代化教学存在明显的脱节,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的需求。
2.人才流失严重
农村地区生活和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艰苦,且工资待遇低、发展前景具有局限性。因此,除政策分配外,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农村小学任教,大部分师范生大学毕业后不会选择回农村执教。本地的年轻教师也不愿意考取农村学校的编制,很难留住教师。
3.教学理念陈旧、传统
在农村小学中,“唯成绩论”的传统育人思想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更多关注其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由于受传统育人理念影响,教师往往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依赖校本教材,思维模式被大大束缚,难以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
(二)学生方面
1.生源短缺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对象,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但受到计划生育、“农村空心化”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少,出现了严重的生源短缺现象。
2.生源结构相对单一
就目前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都是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无论是在性格上、习惯上还是在学习上均存在较大问题。这给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家庭方面
1.家长文化程度较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直接的老师。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家长的言行与习惯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巨大。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大部分孩子都是和祖辈一起生活。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家长没有能力和耐心辅导孩子的作业。
2.学习氛围淡薄
农村学生的家长白天辛苦上班或者农忙,晚上要忙于家务等各种琐事,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无法给孩子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甚至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应该做的事,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学校和教师。这种“有养无教”的情况在农村家庭中普遍存在。缺少家庭学习的氛围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农村学生学习能力低于城市学生的直接原因。
3.传统思想禁锢
农村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秉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态度,认为走出农村只有靠读书这一条途径,尤其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波动,家长就进行责骂或者体罚。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师资力量,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不容忽视的重点。首先,农村小学应该严格执行小学教师资格选拔的政策、制度,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积极吸引优秀的小学教师来农村任教;其次,通过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稳定农村优秀师资团队;再次,建议城市学校与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定期的对调考察,加强两者的合作交流,让农村教师能够学习到全新的教学模式;最后,农村教育要跟想上新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陈旧思想,转变死板的教学方式。农村学校可以聘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等教育教学能手前来讲学、上示范课,让农村教师亲眼看到教学榜样,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优秀的教学经验。
(二)坚持公平原则,缩小教育差距
为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实现有效的发展,教育部门要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加以重视,还要将国家针对农村小学教育提出的相关政策方针,有效贯彻落实到教育建设的工作之中,以此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高效性,缩短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距离。首先,要对农村的生源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调查,明确每个村子的生源数量,并且要考虑到各个自然村之间的距离,对小学生的上学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小学的建设地址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置,为学生与家长提供方便;其次,取消“重点学校”的设置,包括各重点幼儿园、小学以及初中等学校,让农村教育资源的投放更加公平,尤其是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以及资金等,促进教育公平原则的实现,并借此充分调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改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家校紧密合作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因此,必须促进家校紧密合作,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增加家长培育孩子的意识。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体验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只有充分地了解孩子,才能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帮助。同时办好家长学校,以上课的方式给家长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明确各自的责任,充分给予学生从家庭到学校的全方位呵护,积极营造学习氛围。
(四)推行校园文化,加快教育改革
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水平的发展,学校教育应该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还带有自身的特色。农村小学应该合理利用自身的环境条件,比如将教育与农村的自然风光或者民族风俗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还能锻炼实践能力。合理科学地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找到适合农村小学的教学课程。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办学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工作量繁重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
长期以来,我县教师的工资待遇是普遍偏低的,据统计我校的教师工资来说吧,任教22年左右的教师每月工资只有3200多点,任教10以上的教师每月的工资只有2600元多点;像我们这种刚步入教师职业的年轻教师来说每月的工资也就1000元多点;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虽然我校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我们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针对这个问题我校今年开办了一批民乐队把有特长的学生招纳进来,使他们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长,这是一个进步。
(三)、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也是约束我们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