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起来记一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齐读。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朗读比赛的小游戏,找两个同学分别给小刺猬和小獾配音,下面的同学可不是没事干啊,你们要仔细地听,给他们当评委,看看谁读得最棒。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1、自已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
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称赞》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语言质补、不失生动、寓意深刻的文章,更是一篇可以让孩子通过朗读课文去感受称赞的神奇魅力的文章!从创新评比课堂上走下来以后,品味着和孩子们的真心交流,我从中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也感到有许多不足。现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1、学生能处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们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始终面带微笑,对学生积极的发言给予真诚的称赞,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课一开始的时候,我对学生积极准备上课的状态进行了称赞。针对孩子们喜欢动物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用课件展示刺猬和獾的图片,这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刺猬”和“獾”这两种小动物,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孩子们有了兴趣、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愉悦的氛围。学生乐学,爱学。
2、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加强了朗读练习,如自读、指名读、对比读、分角色读、选择重点段落读等。在朗读的同时,加深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比如“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一词的含义,并且让学生谈一谈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重点理解“粗糙”的含义以及理解小獾看着这样粗糙的板凳心理的感受是什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在读中品词品句。在此基础上我还重点加强了对学生朗读课文情感的培养。比如: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部分学生在读此段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地、诚恳地、愉快地称赞别人的语气读得不是很到位,在此我进行点拨,把读得语气到位的学生树为榜样,其他学生模仿读,学生一下就找到了感觉,把称赞的语气读出来了,增强了语感,体会到真诚的称赞能带给人们自信,激励了学生敢读、想读、爱读的学习精神,促进了情感的交流。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在教学中,我时常注意称赞学生的感悟理解,点滴进步。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为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注入了不截的活力。
现在反思课堂,我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学了《称赞》这篇课文以后,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同学应该怎样去做呢?这一问题创设有些空洞,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说一说怎样发现别人的优点,或者当别人做得并不太好的时候,我们怎么去发现闪光点,及时地给予称赞。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说起来也会更加具体。
2、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我还不能完全的放开手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着,教师成为引导着和参与者,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一定的约束。
3、整节课我都重在挖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显得有些繁琐。忽视了利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有些形式化,即感悟道理多,亲身实践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以上不足,转变教师的角色,从“领导者”变为“引导者”。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深挖教材内容,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3
一、语文与数学融合
案例:学习古诗《咏柳》时,可以融入数学中的对称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柳树的形态,理解对称的概念。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如几何图形,描述柳树的形态,加强语文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语文与科学融合
案例: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科学知识,探讨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变态发育的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语文与历史融合
案例:学习《草船借箭》时,可以结合历史知识,介绍三国时期的人物和事件。通过讲述诸葛亮如何在历史背景下成功借箭,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语文与艺术融合
案例:学习《小小的船》时,可以融入音乐和美术元素。通过欣赏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丽;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月亮,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
五、语文与体育融合
案例:学习《拔河》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体育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语文与外语融合
案例:学习《鹅鹅鹅》这首古诗时,可以融入英语翻译。通过翻译比较,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同时提高英语翻译能力。
七、语文与德育融合
案例:学习《长城》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德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介绍长城的历史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以上是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案例,旨在通过不同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使跨学科融合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4
将跨学科教学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就以联合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来辅助教学案例,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1.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要明确,即将联合历史和地理内容,来辅助教学经典文学诗词作品《木兰辞》;旨在引导学生英雄豪杰的苦难历史,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认知深度;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文字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了解当地历史地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课堂设计
教学环节要突出提问与探究的教学环节,在语文课堂上先用一张历史地域图片,介绍木兰英雄豪杰由此而生;接着简要介绍木兰英雄的故事背景,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仔细阅读《木兰辞》内容,最后会结合当地历史地域文化内容,完成语文课堂与史地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和探究。
二、学情分析
通过增加历史、地理等学科联合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面,使之有贴合实际发展的思维理解,从而增强语文学习的认知效果。例如,在教学中结合历史地域文化的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木兰故事时,不仅了解这段历史,同时也能熟知其中蕴含着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事件及文学作品的理解。
总之,将跨学科教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多样化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认知面,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们深入思考,看深入历史,懂得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期望借此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效果。
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