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202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4篇
大小:468.48KB 5页 发布时间: 2023-09-06 16:05:09 7.18k 5.69k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入受污染食品引起的病症,其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其他有害物质。医院作为集中医疗场所,对食品的安全与卫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对于保障医院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标

1.监测医院内部食品原材料的卫生安全状况。

2.监测医院各个环节的食品加工与制作过程中的卫生状况。

3.监测医院内部食品销售与供应环节的卫生状况。

4.监测医院内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1.监测医院内部食品原材料的卫生安全状况:

a.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排除不合格供应商的原材料来源。

b.对进货的食品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检测其中的病原菌、重金属或化学物质含量。

c.建立原材料检验记录,追踪产品来源,并定期进行复查。

2.监测医院各个环节的食品加工与制作过程中的卫生状况:

a.建立规范的食品加工与制作流程,包括食品加工区域的设计、操作规程、清洁消毒流程等。

b.对食品加工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和抽样检测,检测空气质量、表面卫生状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卫生习惯等。

c.强化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与卫生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3.监测医院内部食品销售与供应环节的卫生状况:

a.对医院内部食品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建立合同档案,明确双方权责。

b.建立供应商的定期检查制度,对供应商的清洗、消毒、储存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c.定期对医院内部食品销售的流程进行抽查,并对销售环节进行卫生检测。

4.监测医院内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

a.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食源性疾病进行登记和统计分析。

b.对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病原物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c.加强对医院内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食品消化道病原菌的检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者。

四、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1.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期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暂停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的合作,停止使用有问题的食品原材料等。

3.定期组织卫生安全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4.建立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机制,及时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控制措施。

5.加强内外部协作,与监管部门、专业机构建立信息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以上为2023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的详细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措施,能够有效保障医院食品的安全与卫生,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就医安全感。

202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4

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结合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以及病原学检验,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线索,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

二、监测对象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异常病例,重点关注婴幼儿、中小学生、孕产妇等病例,由定型包装食品引起的病例,以及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的病例,聚集性病例,以及重症和死亡病例等。

1.感染性病例:出现腹泻,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病例,也包括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症状的病例。

2.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水产品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鲀毒素中毒等。

3.异常病例:与食品相关,但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病因诊断的就诊病例。

二、组织领导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