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食源性疾病监测职责:
医疗机构监测职责包括: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信息和标本的采集;标本的实验室监测;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
四、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类: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异常病例进行监测。重点关注婴幼儿、中小学生、孕产妇等病例,由定性包装食品引起的病例、以及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的病例。
1、感染性病例:出现腹泻,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病例,也包括怀疑食物引起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症状的病例。
2、中毒性病例: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水产品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
3、异常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
(二)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
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1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五、食源性疾病监测时间:
常年开展。
六、监测病例报告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
1.首诊医师负责病例信息的采集,应当在病例就诊后在48小时内直接登录医院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HIS)填报或手工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并传递至公共卫生科;如发现有共同饮食史的疑似暴发事件时,应当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0543-xxxxxx),公共卫生科接报告后在1小时内报告卫计局疾控股(0543-xxxxxx),主要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及饮食暴露史等。
2.公共卫生科专管人员每日汇总全院报告的病例信息,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的收集、审核、填写和上报。
(二)、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报告
1.首诊医师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应当立即向公共卫生科报告。
2.公共卫生科接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要及时进行信息核实,确认为暴发的,在1小时内报告无棣县卫计局疾控股)和xx县疾控中心(155xxxxxxxx)。
3.公共卫生科登记《医疗机构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报告登记表》,并2小时内上报,同时告知临床科室注意留存事件相关病例的生物标本;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样本采集等工作。
4.公共卫生科登陆“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业务应用平台”网络直报食源性疾病病例。
七、监测要求
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是以医院为单位进行个案/事件的报告。在无棣县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食源性疾病病例的监测工作。临床科室负责人应高度重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的重要性,并将监测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工作流程等传达到每一位医护人员,动员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公共卫生科进行该项工作。
1.对参加监测的医务人员的要求:
(1)深刻领会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工作内涵,积极参加公共卫生科组织的与监测工作相关的培训。
(2)具备完成监测工作所必须的丰富临床工作经验。
(3)责任心强,工作细致,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符合定义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或异常病例,应及时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或通过HIS系统上报至公共卫生科。
(4)报告卡填写时字迹清晰规范,内容完整准确。
2.专人负责监测管理工作。由公共卫生科张淑香负责食源性疾病报告卡的搜集、报告、申请专家组进行院内会诊和与无棣县卫计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络等工作,并参加当地或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业务培训,其具体任务是:
(1)每日至少一次向医院各科室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并收集、审核《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卡》,重点关注儿科、神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消化内科以及急诊科等科室,通过公共卫生监测漏报查询系统浏览门诊和住院病例,对可能漏报的病例进行提醒。将审核通过的报告卡通过食源性疾病上传工具批量导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组织院内会诊。如果发现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事件的报告,应尽快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且在会诊结束后的2个工作日内,向无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卡》。
3.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无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进行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时,我院应当积极配合,并且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6
一、目的
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二、监测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
临床医生负责病例信息的采集,填写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卡
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
的变态反应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