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措施:加密移动设备、设置远程擦除功能、培训员工保护移动设备等来增强移动设备安全性。
20.第三方接口风险
*分析:与第三方系统接口整合时可能存在数据传输错误、性能问题等风险。
*控制措施:进行接口测试、建立监控和错误处理机制、与第三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等来管理第三方接口风险。
以上是20个常见的技术风险分析及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技术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技术风险及防范措施3
(1)强化施工图审核,在组织施工图审核时对高风险工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审核、优化和完善。
(2)督促施工单位根据实施细则编制高风险工点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报建设单位批准。施工单位按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标准,组建专业作业队和专业作业班组,机械设备,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技术复核制,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做到对施工图纸审查、技术交底、施工测量及时、准确、无误,各项资料保存完好,以备核查。对收到的设计文件,开工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会审,对存在的疑问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解决。
(4)将监控量测纳入正常施工工序进行管理,施工单位项目部必须指派一名领导具体负责监控量测工作,确保监控量测项目齐全,数据采集及时、准确,监控频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信息反馈及时、到位。
(5)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特别是地表深孔钻探未按勘察大纲完成的隧道,通过洞内超前水平地质钻探及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及时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据之修正设计参数,对高风险隧道实行动态设计。
(6)加强过程控制,督促施工单位认真落实“三检制”,保证工序质量;监理单位加强监督检查,工序质量不达标,不予转序;建设单位加强巡检及问题整改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闭环管理,保证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技术风险及防范措施4
一、风险控制原则: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除的原则,然后在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或财产的潜在的严重程度),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做为最后的手段。
二、对评价出的A级危险源,各单位要建立A级危险源(点)登记台帐,分析原因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公司及单位应列入当年或来年的管理方案进行整改。
三、B级危险源要从改善风险控制效果出发,可考虑制定目标、管理方案,所在单位保安科建立B级危险源(点)登记台帐,报公司保安部备案。
四、C、D级危险源(点)由所在作业区(班组)建立危险源(点)登记台帐,所属单位保安科备案。
五、危险源(点)的编号和标志
编号:(一)A级危险源为:WA1,WA2,......。
(二)B级危险源为:WB1,WB2,......。
(三)C级危险源为:WC1,WC2,......。
(四)D级危险源为:WD1,WD2,......。
标志:(一)以标牌为标志,A、B级危险源必须设立醒目的危险标志并悬挂在明显位置,以便提示。
(二)标志内容及要求:
1、标牌内容要有名称、编号、级别、危险因素、监控单位、负责人、监控标准,要有必要的警示标志和相应的补充标志,并写清注意事项(提示)。
名称:
编号:
范围:
危害:
责任者:
注意(提示):
2、标牌大小和形状为:500mm×650mm左角绘有警钟的长方板。
3、标牌背景色A级为红色、B级绿色C级黄色字体为白色,D级为白色,字体为黑色。
4、危险区域标牌应设在危险区域附近醒目的地方,固定要牢靠。
5、危险区域标牌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如发现有变形、破损或变色时,应及时修整或更换。
六、危险源(点)的分级管理要求
(一)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和控制,首先要针对危险源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和控制措施。
(二)A、B级危险源由各单位分管安全领导组织设备、安全等专业人员,定期检查测定和评价,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并将检查情况报公司保安部。
(三)C、D级危险源由各作业区(班组)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检查评价,每月进行一次,并向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汇报。
(四)公司每季度对B级以上危险源(点)检查一次;各单位主管领导组织专业人员对本单位D级以上危险源(点)每月检查一次;各车间、部门组织对本区域内的危险源(点)每周检查一次;各岗位人员对本岗位的危险源(点)每班至少检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