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测人员:
1.主管医师:对可疑或明确有感染者,需隔日连续2次做检验,结果回报后立即分析感染或定植细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决定用药,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护士:要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标本,提高实验室对MDRO的分辨率。收集MRSA标本的部位通常是鼻腔和会阴部,有时也从咽、喉、耳、眼、伤口、褥疮、置管处收集标本,痰、尿和血中也常发现MRSA。
(二)监测对象:
1.重点部门:各类ICU、新生儿监护室、呼吸科、神经内外科、肿瘤科等。
2.重点人群:
(1)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
(2)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3)留置各种管道患者。
(4)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三)其他监测人群:
1.新入院具有感染MRSA、VRE等多重耐药诱发因素的重症患者:于当天立即进行细菌学监测MRSA,以确定转入前细菌的种类。
2.如发现住在病室患者带有MRSA,则要对邻床的患者和该房室的易感患者进行MRSA检测。
3.从外院转入ICU的患者常规检测是否携带有MDRO,对长期住院的患者适时进行MDRO检测。
五、多重耐药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一)临床医师:
1.医务人员依据病原学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或在临床药师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减少盲目用药。
2.按照分级使用权限开处方。
3.原则上尽量选用窄谱抗菌药,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霉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控用药指征。
4.做到及时、准确诊断,正确选用抗菌药物,选择最佳给药途径,使用适当剂量,确定适宜疗程,避免滥用抗菌药物而产生耐药菌株。
(二)护士:在用药过程中要按规定时间给药,同时认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向医师提供停用或换药的依据,以最大限度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缩短用药时间。
六、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调查
(一)医院感染管理部:负责进行MDRO流行病学调查。
(二)微生物室:发现耐药菌株病例后12小时内必须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
(三)感染管理部专职人员:
1.每天定期或通过网络系统了解微生物室MDRO的情况。
2.在获得MDRO相关信息后,要立即到病房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感染MDRO的患者病史、病情及疾病的发展变化,感染发生时间,应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数量、时间及药敏结果等。
3.对可疑的物品及环境进行微生物采样培养,调查是否存在环境污染,与医护人员共同分析病情和调查结果。
4.指导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措施,预防感染的传播。
七、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
(一)对确定或高度疑似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二)微生物室在检出MDRO化验单上注有“多重耐药菌”字样。
(三)医师电子病历下隔离医嘱、护理人员在病历夹上、病床或单间门上、腕带上贴多重耐药菌隔离标识,并通知有关人员。感染控制后停止隔离医嘱。
(四)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实施接触隔离,床间距不小于1m。
(五)不宜将MDRO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六)MDRO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作为交接内容。
(七)手卫生:接触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八)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受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MDRO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九)专物专用: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各种插管等侵袭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各种插管满24小时后应每天进行评价,适时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