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校教师资源现状
由于学校位置特殊,我们的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度的课程资源意识,他们是能够胜任德育教学的教师群体。
为了推动学校全面发展,我们需要提高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完善教师组织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提升教师的精神世界。同时,我们也要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和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我们将校本课程定位为“德育启蒙共创和谐校园”,旨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激活孩子的课外生活,成为学校德育的文化特色,丰富学校文化活动的氛围。
三、课程目标
1.与德育、社会课相辅相成,让学生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在各种场合学会文明礼貌的行为。
2.突出趣味性和探究性,组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在各种场景和体验中自觉形成文明素养。
3.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四、具体实施方案
课程的实施分为五个阶段:编写教材-组织教师学习-开展活动-展示成果-创设儿童读经的“道德启蒙”。
1.编写教材
选择和编写德育启蒙教材需要教师有独到的见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我们有意识地推荐和选择内容健康的童谣。教师将其分类整理,编写个性化的“校本教材”。
2.组织教师学习
我们利用每周三的两节课,组织教师以德育的方式学习和启蒙教材。每个教师不仅要认真自学,还要引导学生感知和欣赏教材中的内容,从中获得新的知识。
3.开展活动
通过“德育启蒙”儿童孝道阅读活动,我们使用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的童谣,激起孩子们背诵的欲望。教师通过各种阅读形式引导学生背诵教材,让他们能够有形地、有意地、情感地、有声地背诵教材。
4.展示成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不同的形式展示道德教育,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以“说、唱、演、画、玩、用”的形式展示道德教化的特点。学校将举办“道德启蒙”儿童读书唱歌大会,表彰优秀师生。
5.创设儿童读经的“道德启蒙”
在学习课本、展示成果之后,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希望有一个生活场景,让他们及时用孝顺和诚实的形式读经。教师应让学生回归生活,创造独特的德育启蒙教育,在生活中寻找创造源泉。
除此之外,为了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还有以下具体活动:
1.大课间孩子的孝道阅读活动:每天为孩子们开设20分钟的“金童孝读经典”,让他们通过创作孩子的孝心读物来度过课间休息时间。
2.儿童孝道读经展示台:为每个班级设立展示台,学生可以通过书法、绘画或其他形式展示德育特色,激发学习德育的热情。
总之,简单、活泼、幽默、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在孩子们的思想品德形成、美好情感培养、行为习惯养成、语文美感熏陶以及性格塑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理解教育,德育就会闪现生命之光,塑造出敏捷的人格。
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工作方案6
这使得学校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需求,灵活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沙洲中学是江苏省张家港市一所学校,他们在国家课程的框架下,开展了以校本课程为主的课程规划与设计。他们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挖掘并转化师生的生活经验和特长爱好,同时积极与家长、社区、网络和校外机构合作,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他们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需要经过四个主要步骤:情景分析、确定方案、组织和实施、评价与改善。在情景分析阶段,学校需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了解社区发展需求等。在确定方案阶段,学校需要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和纲要。在组织和实施阶段,学校需要安排课程内容和活动序列,确定班级规模、时间安排和资源分配等。在评价与改善阶段,学校需要对教师、学生和课程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为了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队伍。他们成立了校本课程委员会和导师团队。校本课程委员会负责制定开发方案,管理实施过程,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负责具体的校本课程管理事务。导师团队则负责积极思考,参与校本课程教学,推广交流教学经验,并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校本课程的编写和教学实施是学校非常重视的工作。他们已经成功开设了许多校本课程,如《大语文》、《大南之魂》、《爱您以心》等。学校将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已有的校本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实际情况,开设更多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需要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并注意自主性、自愿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评价与改进也是学校重要的工作之一。学校建立了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通过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学生的评价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学校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表现、小组评议意见和学习成果等因素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则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和学习成果等。
为了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还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他们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保证课程所需的场地、器材和经费等物质条件。同时,学校还将校本课程纳入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并建立评价和改进的循环机制。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教学原则,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通过不断的评价和改进,学校能够提升校本课程的质量,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工作方案7
校本课程评价主要依赖学校自我评价,通过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和自我改进,以确保校本课程的健康运行。建立规范的自我评价和改进机制是成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评价原则主要包括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包括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形成。
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对课程、学生和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主要从学生选择人数、实际接受效果、领导和教师的评价、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考虑学习课程的学时总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的客观效果。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主要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要分学科制订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水平。评价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建立自信。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此外,校本课程评价还应周期性地分析评估学校课程执行情况和实施中的问题,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以适应学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校本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对课程开发情境和目标定位的评价、课程方案可行性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评价内容要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可信。
评价过程分为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背景评价包括界定学校的背景、确认课程的服务对象和评估需求等。输入评价评估实现课程目标所需的条件的可行性。过程评价描述课程实施过程,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成果评价测量、解释和判断课程的成效,将其与其他评价联系起来,对课程的价值和优点进行判断和解释。
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课程开发,确保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通过自我评价和改进机制,校本课程能够不断适应学校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工作方案8
为了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和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我们制定了这个实施方案,旨在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