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地铁车站大客流应急方案精选5篇
大小:471.99KB 5页 发布时间: 2023-10-27 11:35:47 4.49k 3.41k

疏散导引标识设置不合理

地铁内部空间结构错综复杂,使得环境的可辨认性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疏散标志、安全标识符的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标识疏密度设置不合理。部分空间内标识过疏或过密,忽视了车站出入口指示性标识及流线拐角处导向性标识的设置。

二是导引标识的信息量过大。导引标识承载的信息量要适当,并不是越多越佳,信息过量会导致接受者难以辨别重要程度,容易发生模糊和混乱。

三是表达方式生涩难懂。车站内的静态导引标识的设置,对不同的使用乘客群体考虑还远远不够,难以理解的图形、模糊不清的文字、错综复杂的方向会导致乘客与环境交流困难或对标识传达的信息理解错误,使得乘客由于无法及时获得需要的信息而耽误行程、心情焦躁。当大量情绪不稳定的乘客聚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时,事故就很容易发生。

乘客疏散状态不易把握

地铁站内客流量较大,乘客年龄、文化背景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应急反应各不相同,乘客疏散状态不易把握,疏散效率将大幅度降低。

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拥挤及空间局限致使待疏散乘客精神高度紧张,公众参与应急疏散演练及相关培训教育较少,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远达不到大客流下地铁应急疏散工作的要求,往往处于惊慌失措的恐慌状态下,表现出从众、折返、惯性、拥挤等行为。在重要节日、大型活动、高峰时间等时段,乘客构成离散,更加难以组织统一行动,容易出现过激、推挤行人等行为,最终引发突发大客流,对人员的应急疏散构成威胁。

应急管理能力不足

尽管我国各大城市地铁系统的各级监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已经意识到地铁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地铁站点在实际开展疏散工作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性因素,制约了地铁事故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应急管理的信息资源共享不足。地铁站点作为应急疏散工作的直接管控单位,对下要切实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对上则要及时做好信息报告,增强与上级运营单位、周围社区及救援部门的协调联系。

目前,地铁站点在实际工作中仍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疏散通道、储备资源、救援队伍等信息处于分散的状态,一旦发生综合性的灾害事故,往往会出现疏散救援工作难以深入、信息公布不及时等问题,延误最佳救援时间,影响社会公众的信心和安全感,从而影响应急决策的做出和执行。

二是应急预案缺乏有效实施。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疏散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及实施情况,目前,地铁站点的应急救援预案缺乏有效实施、维护和更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地铁的应急疏散演练大多偏向于火灾等突发事件,大客流前提下的应急疏散演练相对较少,对于人员疏散引导能力不足,难以驾驭乘客群体过于密集的局面。

三是工作人员应急疏散引导能力不足。大客流扰动的突发性较强,工作人员对客流的重视性和关注度不足,容易成为安全管理的薄弱点。车站工作人员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虽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完成各项工作,但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实践能力不强的情况,在突发事件条件下,难以从容应对数量庞大、流动性极强、离散的地铁乘客群。

地铁大客流应急疏散管理措施建议

通过对大客流背景下影响地铁应急疏散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对地铁应急疏散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可以看出,要提高地铁的应急疏散能力及效率,一方面,管理者应从完善地铁站点的设备设施系统及自身支撑环境出发,改善客观疏散条件,避免因自身设施环境的不足造成疏散过程中的次生危害;另一方面,则应提高站点的应急疏散管理水平,做到预案充分、加强预警功能,并强化应急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建立健全组织完善、响应及时的应急疏散组织体系,并在平时做好演练等相关预防工作,以实现灾时疏散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程度。

前述分析提供了站点层面针对大客流风险的应急疏散管理措施的改进方向,然而仅仅依靠单一站点自身在应急疏散方面进行改善,相对松散,对于整个地铁系统而言,缺乏整体性,也是不完整的。因此,在前述基础上,就大客流扰动下,对北京地铁系统应急疏散提出3个具体建议。

站地共建管理模式

地铁乘客群虽然是离散的,但是始发终到站点相对固定的乘客占比达到半数以上,这些乘客分别长期居住或工作于某一社区,因此建议有组织地引入所在站点社会力量,参与地铁安全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线路沿线、车站所在地街道办、社区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其属地宣传,组织疏导以及调动资源优势,实现共建的局面。可以通过建立xx联谊,地铁安全活动走进社区,参与地铁应急演练,共同组织宣传活动。最主要是建立应急联动沟通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合作共建,有利于选拔一批热心社会责任的稳定乘客担任地铁安全志愿者,通过有针对性的应急训练,使他们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在突发情况的环境中能够挺身而出,协助组织疏导乘客。这些志愿者应该享有相应待遇。

建立一体化地铁客流安全导引系统

“一体化”的地铁乘客实时(动态)安全导引系统是基于智慧交通概念,由人员、交通网络与信息网络、智能设备组成的网络化的、动态的、立体的客流引导系统。

它充分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城市公共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地铁系统的数据和功能,分析交通客流动态,同时发挥乘客、地铁工作人员和社会大众的能动性,提供安全风险识别、客流导引、交通秩序监控,保证乘客和地铁系统安全的集成解决方案。

“一体化”客流导引系统包括:地铁客流静态导引标识系统、实时音频与视频广播系统、地铁通道隔离分流系统、地铁站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人工引导系统、城市背景下客流扰动预警与提示系统、基于监视数据的实时分析、优化与智能设备引导系统等。

建立综合体验和网络虚拟式地铁培训基地

当前,如何结合现代化的展陈技术,与地铁员工和乘客的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疏散能力提升的培训教育相结合,将成为政府和公众比较关注的热点,这也引发了对建设大型综合性地铁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的思考:在现有只面向地铁职工相对简单的地铁培训基地基础上,建立体验式地铁培训基地,包括乘客安全体验中心、安全应急科普中心、员工培训演练中心和安全文化传播中心。

体验内容覆盖地铁科普、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并通过提供仿真设备和较为宽阔的实操场所,让乘客和地铁员工可以马上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地铁培训基地将以数字化展陈技术为核心,重点实现展项的智能性、交互性、实操性,并建设网络虚拟教育培训平台,通过网络、计算机、手机等新型传播方式,使地铁安全教育深入百姓生活,使基地的影响力超越时间和空间。

地铁车站大客流应急方案5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地铁上的客流量会迅速增加,一旦出现大客流的突发情况,需要地铁公司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保障乘客的安全和顺畅的出行。本文将介绍地铁大客流应急处置方案。

一、前置准备工作

地铁公司应在平时加强客流监测、管理以及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客流高峰期间应加强检修设备,确保每个站点的信息系统、照明设施、紧急通信设备等正常工作,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应对。

二、应急处置流程

1.现场处置。一旦发现客流过大,需要立即通过现场广播、站内电视、公告等方式向乘客发布信息,指引乘客安全有序地进站、出站或候车。在现场应设立专人引导,以保障行人通行秩序。同时通过公告和广播向乘客发布列车接驳、换乘等信息,确保乘客顺畅出行。

2.列车应急处理。车辆在高峰期应准确掌握列车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列车发车间隔,以确保列车平稳运行。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乘务人员应积极引导乘客,按照要求站好、抓好扶手,不卡门、不挤门。

3.紧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比如设备故障或其他突发情况,应立即启动紧急预案,调度员应及时掌握维修情况,准确把握行车数量、行车节奏提醒调度现场加强管理,在主要节点及时疏导乘客,防止拥堵,以确保车站和车辆安全稳定。

三、应急人员分工

4.指挥中心。负责调度、监测、处理和沟通等工作。

5.调度组。负责实时调度、协调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