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监督检查和日常巡查,对危险源防控措施进行动态监控,认真整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 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检查处罚,切实增强全员安全责任意识。
- 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生产活动的安全设防标准,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 制定和实行生产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搭设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 制定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确保安全投入。
2、预警行动:
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在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预警信息主要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避免事故发生提前进行警示,有针对性地作出符合公司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提示公司各生产车间认真分析和查找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深刻吸取已发生事故的教训,总结经验,确保安全。
预警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3、信息报告与处置:
(1) 信息报告通知:
- 公司应急救援组织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电话为:__。
- 突发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立即报告车间主任或主要负责人,由车间主任或主要负责人拨打值班电话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和总指挥。应急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
- 为了有效开展事故救援活动,现场车间主任或主要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寻求社会救援力量。火灾时,项目负责人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求援。急救时,项目负责人拨打120,向医疗急救中心求援。
- 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类别、地点和相关设施;遇险人员人数;现场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 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收到事故报告后,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立即发出启动本预案的指令;应急值班人员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后,立即向各救援小组成员下达赶赴现场指令。
- 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指令的各救援小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抢救排险。
- 根据事故类别及时向事故发生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2) 信息上报:
事故信息上报采取分级上报原则,最终由公司总经理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
信息上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初步掌握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批准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等。事故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按照国家规定,在1个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3) 信息传递:
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员→现场主要负责人→应急值班电话或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和总指挥→各应急小组→应急小组人员→公司有关部门。
五、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本预案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一级”(扩大救援响应)和“二级”(公司级救援响应)两级。
2、响应程序:
应急小组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警情判断、应急启动、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事态控制、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
3、应急结束:
当社会救援赶到现场,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受灾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消除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经事故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将事故情况上报;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所需的相关情况和文件;撰写事故应急工作总结报告。
六、信息发布:
事故发生后,由应急救援副总指挥代表应急小组,及时准确地向新闻媒体通报应急救援的各阶段进展情况,发布的信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行政主管部门一同客观准确地表述事故态势、发展状况和救援情况。
救援结束后,事故调查和处理信息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布。
七、后期处置:
经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和事故防范措施积极落实,立即进行生产秩序恢复前的污染物处理、必要设备设施的抢修、人员情绪的安抚及抢险过程应急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善后处理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伤亡人员善后赔偿工作。
八、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
- 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人员通信联系方式:详见附件。
- 各应急小组成员联系方式: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