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废弃油脂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管理。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制度4
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构成
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包括单位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餐厅卫生制度
餐厅卫生制度要求餐桌椅整洁,地面清洁,玻璃光亮,并且需要提供公共痰盂和洗手设施。餐厅要每天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确保无蝇、无蜘蛛。餐厅不允许销售变质、生虫食品。小餐具必须用后洗净、消毒、保洁。服务人员在工作时要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工作前和便后要洗手消毒。点心、熟食必须在防尘防蝇的玻璃柜内销售,同时要坚持使用清洁的售货工具。服务人员在工作时禁止戴戒指、手链,也不允许涂指甲。
凉菜间(冷荤间、熟食间)制度
凉菜间制度要求凉菜制作必须做到“五专”,即要有专人、专室、专工具、专冷藏、专消毒。凉菜制作间的入口处应设有预进间,供工作人员二次更衣、洗手消毒使用。凉菜间必须安装空调设施,保证室温低于25℃。凉菜制作前必须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凉菜制作前要将刀、砧板、台面、手进行消毒,并有消毒记录。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配制的成品凉菜,如发现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供加工用的蔬菜、水果等食材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制作间。工作人员在凉菜间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操作前要洗手消毒。熟食必须当天制作当天销售,过夜隔夜食品回锅加热销售,不允许销售变质食品。工作结束后要做好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以及凉菜间的清洁卫生工作。非专业间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也不得在凉菜间从事与凉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初(粗)加工间制度
初(粗)加工间要求有专用的加工场地,工具、容器要专用,腐败变质的原料不得加工使用。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要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要分开清洗,水产品要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要将外壳洗净,必要时要进行消毒处理,并设有能盛装一个班产垃圾的密封容器。加工后的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允许落地,并要有保洁、保鲜设施。加工肉类、水产品、蔬菜的操作台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工作人员在初(粗)加工间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初(粗)加工间要有防尘防蝇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转。
烹调加工制度
烹调加工制度要求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隔夜、隔餐及外购熟食要经过彻底加热后才能供应。炒菜、烧煮食品要勤翻动。刀、砧板、盆、抹布、盆用后要清洗消毒,不允许使用勺品品尝食品,食品容器不得落地存放。制作点心时要以销定量使用原料,制作时使用的色素、香精等食品添加剂要严格遵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标准》。工作结束后,调料要加盖,同时要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和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操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不留长发和指甲,不蓄长发和胡须,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等。要准备一个能盛放一个餐次的密闭垃圾容器,并做到班产班清。
食品粗加工卫生制度
食品粗加工卫生制度要求所有原辅料在投产前必须经过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投入生产。择洗、切配、解冻、加工的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包装食品要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人员在包装前要清洗消毒。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进行消毒。工作人员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加工所要有防尘、防蝇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制度5
1、炊事人员每年都需要进行健康检查,并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只有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才能上岗工作。工作时,他们需要穿戴整齐的工作衣帽,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2、食堂工作人员在进行食品加工时,必须遵守相应岗位的卫生操作规程,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保持食堂和餐厅的环境卫生整洁,每天都要进行卫生清扫,并及时清运餐厨垃圾。
4、食品加工必须按照规定的工序流程进行,并且各功能专间专用,不能交叉使用。生熟食品的容器和工具必须清楚标识,不能混用。
5、要及时修缮和维护卫生基础设施,确保清洗、消毒以及防尘、防蝇、防鼠设施的正常使用。
6、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档案,做好各类台账记录,并妥善保存至少两年。
7、食品采购渠道必须合法,并且进行认真验收,要求提供相关证明和票据。食品和食品原料需要专间储存,分类分架,并且保持一定的离地距离。
8、规范进行餐(饮)具消毒,消毒岗位的从业人员要熟悉消毒知识,按照规范进行餐(饮)具的消毒和保洁,并做好相应的台账记录。
9、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由专人专柜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进行,并进行公示。
10、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要求对生、熟食品各留样100克,保存48小时,由专人负责锁存留样。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制度6
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来组织食品经营活动。
经营食品必须符合环境卫生要求,具备食品销售、储存、运输和装卸的卫生条件。
从事食品经营的人员必须遵守卫生要求,不符合法律规定健康要求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对采购的食品包装标识应进行查验核对,不得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超过保质期、无标签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应定期按照卫生管理制度对食品经营场所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改进并做好记录。
采购食品时要查验供货者的主体资格、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记录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要完整建立食品进销台账,适时进行自查,发现不合格食品要立即报告辖区工商部门,迅速将问题食品下架、撤回,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醒目告示,召回售出的问题食品,退货或销毁。
经营生鲜食品的地方要配备相应的检测设施,对在市场内销售的生鲜食品进行自检。经检测合格后才能上市销售,并登记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发现食品临近保质期限的,要组织安排临界食品销售专柜进行促销,并将食品真实信息告知消费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要及时清理、下架、销毁、结算,并建立档案。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制度7
1、各校要成立专门的食品卫生管理小组,加强对本校食品卫生的管理。这样可以确保校园内不会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
2、学校的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需要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申请食品卫生许可证,并每年进行审查。同时,要保持场所内外的整洁,安装相应的防蝇、防鼠、防尘、清洁、更衣、洗手、污水排放、垃圾存放设施。
3、食堂和小卖部的员工需要每年进行健康体检,领取合格的健康证才能上岗工作。平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帽子。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4、提供的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并具有相应的色、味、美。严禁购买腐败、变质、假冒伪劣或可能危害师生健康的食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