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对教师的行为起着指引作用。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规定教师的工作资料、工作程序、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标准。常规工作制度要贴合本校实际,要能为教师所理解,对教师既要有约束性,又要有激励性和鼓动性。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涉及到教师的进修培训、教学行为、教学研讨、师德表现等方面,有了制度,就有了方向。
5、落实量化考核方案,严格检查。
制度要落到实处,务必严格检查督促才能得以实现。工作制度重点起指引方向的作用,还应针对工作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或标准。考核方案或标准应做到细化和量化。这样的方案便于检查和操作,以便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得到客观、公正的衡量。对教师工作进行检查时,严格按考核方案进行,以保证制度的实现。
三、充分发挥师生的用心性,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
1、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发挥的教师用心性也是校园工作的难点和关键。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学生用心性的调动也十分重要。学生用心性的调动,是校园育人氛围的创造、校园激励制度的建立、教师启发诱导等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总之,运用了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建立了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机制,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用心性,我们就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完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务就指日可待就了。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3
为了更好地提高本学期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教师方面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通过宣传,使教师认清形式,认清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事业和责任感,使教师从主观积极努力工作,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本质工作。
2、加强全体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与研究。
根据全体教师的现状,年龄偏大、教学水平偏低、方法不当等,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掌握好知识的生长点,以确实提高教学质量。
3、经常与家长沟通,树立自身威信。
通过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在校的学习情况,达到勤督促,齐抓共管。
教师要在学生、家长、社会中树立威信,教师的承诺要言必信、行必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4、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间。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要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只不过是平等的首席而已,也就是说,我们每位教师不能把自己看的多高,学生很容易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应该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一起生活、经常与学生谈心,使学生在校生活愉快。
5、正确对待差生
我校学困生较多,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教师真诚面对全体学生,利用早晚给差生补课,多吃一些偏食,使总体成绩有所提高。
6、抓好“备、讲、批、辅、测”五关
组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认真批改,做到面批,发现问题及时讲解,讲课时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知识点;最后还要每学一篇或一单元模拟试卷,精心评卷,讲解。
只有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对学生严要求,严管理。
二、学生方面
1、加强学生的纪律、学习的管理
建立对学生学习、纪律的管理制度,设置流动红旗,争当纪律、学习等优秀班级。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才有保障。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上好早自习,由小助手或老师组织。程序是:出题---做题---讲解
(2)养成认真听课、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等习惯。
(3)养成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习惯。
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必要时给予提示、讲解;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作业情况,发现有不完成作业的要严肃批评,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使其逐步养成独立、自主做作业能力。
3、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让学生懂得集体荣誉大于一切,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有为集体争光的责任感,从而发奋学习,争取荣誉。
总之,我校在本学年度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奖惩办法,力争教学成绩不下滑,稳步上升。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4
一、重制度,勤督促,常规管理精细化
教学质量的高低源于平时的积累。所以,保证质量就要从最基础的常规教学工作抓起,只有重视了教学的课前、课内、课后等各个环节,从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单元检测上着手,认真细化内容、目标、措施、策略、评价等,保证日常教学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有章可循,才能切实实行精细化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1.要细化教学管理制度。结合农村学校实际,要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细化,让教师明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例如我校顶层设计了教育教学“网格化”管理制度,构建了学校-教研组-年级学科组管理体系、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教研体系,做到“岗岗有职,人人有责”的管理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责任上移”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核心力量,着力打造上下联动的教育格局。
2.要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前。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学校要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外,效率求在课内。通过每周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案检查、作业检查、集体备课等形式,强化教师对课标、教材、教法、学生、教具等课堂因子的深挖细研。做好不同观点的汇集、提炼,成果教案的有效推广、利用等,通过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凝聚,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合理提高课堂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