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搞好质量分析。教师在每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并进行单元检测。检测后,要填好质量分析表(分析表包含如下内容:检测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情况;未达标学生人数及名单;错题点分布;补救措施等),找到主要成绩和主要问题,剖析具体实例,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11、学校以听推门听课、听教研课、调研质量跟踪听课等各种形式深入课堂,听课的同时进行常规“五查”:查教案质量、查作业批改、查教学常规、查学生行为规范、查教学实效;听课后必评,要求教师先说课再自评,然后听别人点评。
12、作业布置与批改。布置和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并认真批改、做到“有趣、适量、适度、及时、讲评”十个字。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强调坚持“四个必须”,即布置的作业必须纳入教案,必须自己做过,必须及时批改,必须及时评讲。每月将课堂作业与家长见面,并填写家长反馈表。
13、学生学习辅导。教师开展学习辅导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辅导要侧重于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生的现象;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脱颖而出。
14、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和组建“家长工作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学校或年段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举办教学开放日或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要重视家访工作,除日常联系外,每学年对每位学生至少上门家访一次,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四、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1、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要以校本教研为抓手,通过讲座、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反思交流、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等形式,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并落实在课堂上。本学期特别要加强对毕业班的指导和引导,加强教法研究,做好小初教法学法衔接研究,为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做好各项工作。
2、强化教研的实效性。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指导。以备课研究为基础点、以教法研究为重难点、以学法研究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分管校长和教导处的指导作用和教研组、年级组的引领作用,探索好的教研形式,丰富研究内容,在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保证教研活动有序开展,要做到“三保证”、“四落实”。即:时间保证、内容保证、人员保证,主持人落实、中心发言人落实、说课制度落实、活动记录落实。在突出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学校将继续配合上级部门,积极开展学科优质课、教学论文(案例、设计、反思)等评选活动,以发挥教研活动的实际效用。
3、加强课题研究。要扎实开展已立项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好时效性研究和资料积累。或结合本校、本学科实际,提出自己的校本课题,并在适当时候申报市以上课题。要加强课题研究的检查、督促、指导工作,推动课题研究取得实际成果。各课题组要加大研究力度,做好过程材料的收集和阶段总结,迎接各级课题的检查和结题。
4、建立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建立有效的听课制度是保证听课取得成效的关键。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听课、评课,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此外,制定明确的巡课措施,每学期都对听课情况、巡课结果与教师考核相结合。
5、建全学校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对各组的教研活动情况并定期检查。
6、建立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制度。学校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业务考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老师们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无论是主讲教师,还是参与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把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强化合作意识,实行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