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材料准备:教材,PPT等。
五、教学过程:
1.介绍课程背景。
教师先引导学生谈论打人的现象,然后介绍“不动手打人”的概念,让孩子了解“不动手打人”是一种正确的处理矛盾的方法。
2.分析“不动手打人”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动手打人”的意义,让孩子明白“不动手打人”是一种眼智观念,是一种正确的做法。并让孩子认识到“不动手打人”不仅仅是为了不惹麻烦,它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3.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通过一些小游戏和小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让孩子明白自我保护的方法不仅仅是技巧,更要有自信、机智、勇气和判断力。
4.如何避免冲突,如何正确处理矛盾。
教师通过一些小案例,让孩子学会如何避免冲突和正确处理矛盾。让孩子知道与人交往时要学会尊重对方,了解对方的气质和性格。
5.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通过给学生发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孩子懂得与人交往要讲究在互相尊重和礼貌。同时,通过小组活动,让孩子学会分工、协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6.总结学习成果。
最后,教师利用反思问答,让孩子对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梳理思维,巩固知识,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
2.启发式教学
3.案例教学
4.小组合作学习
5.讨论式学习
6.体验式学习
大班安全教案《不动手打人》活动反思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动手打人”是一个道德、文明、理性行为。
2.了解打人的后果和危害。
3.掌握不动手打人的正确方式。
4.可以在生活中遇到打架斗殴时比较理性、文明的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不动手打人”?
以形象、生动、简单的语言解释,让孩子们知道“不动手打人”是指在冲突中不用暴力解决问题,改用和平的方式去沟通、调解、解决冲突;尊重自己,关心他人,遵守规则,不随便打人。
2.为什么要“不动手打人”?
孩子们可能面对过“打人”这个问题,所以需要让他们了解打人的后果和危害,如:伤害他人的身体、精神,危害自己的安全、健康;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影响自己的形象和信誉等。
3.怎样做到“不动手打人”?
告诉孩子们,一旦发现有人企图攻击自己,冷静、机智地进行反击:一般来说,在即将出手打人之前,我们需要告诉对方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对方仍然不听劝告,我们可以选择退、避、防,特别是小朋友们可以通过寻求大人的帮助,实现保护自己的效果;
4.防止冲突的出现
教育孩子们要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权利;同时,鼓励大家要好好沟通交流,遇到矛盾和争执时,学会换位思考,多想办法,少去挑衅和激化矛盾,以和平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预防冲突的出现,更好地维护身心健康。
三、教学方法:
1.图片教学法
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打人的后果和危害,借此引发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2.电影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