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过程:
一、看角色图片,了解寓言诗的名称。
1、出示老鼠图片
老师:大家认识这只老鼠吗?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
2、出示猫的图片
老师:看看谁和老鼠做朋友了?
3、引出寓言诗的名称《猫和老鼠做朋友》
(分析:寓言诗的名字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太一样,因为猫通常都会抓老鼠,所以孩子们对猫和老鼠做朋友感到很奇怪。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孩子们对整个故事的好奇心。)
二、分段欣赏理解寓言诗
(一)欣赏寓言诗的第一段
1、这两个好朋友一起做了什么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2、学习词汇“攒”,谈谈自己曾经攒过什么东西。
(分析:寓言诗的第一段是整个故事的开头,通过图片让孩子们看到两个好朋友一起攒油,他们齐心协力,非常开心。孩子们从第一段就知道这罐油是两个好朋友一点一点攒来的,一定要一起分享。)
(二)欣赏寓言诗的二、三、四段
1、老师朗诵二、三、四段
提问:老鼠做了什么事情?
2、出示第二张图片
提问:第一天老鼠说了什么?实际上他去做了什么?
3、出示第三张图片
提问:第二天老鼠说了什么?实际上他去做了什么?
4、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第三天老鼠说了什么?实际上他去做了什么?
5、学习词汇“咕嘟咕嘟”
老师:为什么老鼠喝油的时候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
(分析:寓言诗的二、三、四段是老鼠三次对猫说谎和偷油的故事,尽管谎言内容有所变化,但偷油的行为重复出现。三段在一起欣赏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三段中,老鼠喝油时发出的声音“咕嘟咕嘟”反复出现,孩子们在口渴时喝水或饮料也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这个声音表明老鼠很贪婪地大口喝油!他这么贪婪地独自享用与朋友一起攒来的油,这只老鼠既会说谎又贪婪!)
(三)欣赏寓言诗的最后一段
1、老师朗诵最后一段,同时出示最后一张图片
提问:猫为什么会想起那罐油?
猫发现了什么?他是如何对待老鼠的?
(分析:到了最后一段,孩子们终于明白猫和老鼠一起攒油的目的是为了在寒冷的冬天一起喝油取暖。而老鼠一次次欺骗朋友,只顾自己贪婪地享受,最终导致猫见到老鼠就抓。寓言诗的结尾验证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三、完整欣赏配乐朗诵寓言诗《猫和老鼠做朋友》。
老师播放录音,同时出示前面的五张图片
四、假设思考:如果你是猫,你会如何对待这只老鼠?
(分析:配乐朗诵让孩子们感受到寓言诗语言的节奏美和音乐性,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同时看着图片听寓言诗的朗诵,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使艺术性和教育性完美结合。最后的假设思考让孩子们能够勇敢、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反思:
《猫和老鼠做朋友》这首寓言诗中的角色猫和老鼠对孩子们来说非常熟悉。寓言诗的标题让孩子们感到困惑:猫不是见到老鼠就抓吗?难道他们曾经真的是朋友吗?那到底是什么事情让猫和老鼠不再做朋友,见到老鼠就抓呢?我以这些疑问作为引导,向孩子们展示了一首富有活力、有节奏感的寓言诗,配以有趣的图片。整个活动过程围绕着目标展开,根据寓言诗的明确段落,将活动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环节,帮助孩子们理解寓言诗,挖掘其中的道理。
第一个环节:讨论寓言诗中的角色,引出寓言诗的名称。《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当老鼠出现时,许多孩子都列出了他的罪状,表示不愿意和老鼠交朋友。当我请出猫时,让孩子们看看谁和老鼠做朋友了,他们都很惊讶,并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寓言诗的标题让孩子们对整个故事充满了期待。
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寓言诗
在欣赏第一段之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帮助孩子们理解两个好朋友一起攒油的故事,如何一点一点地攒油,以及他们的合作带来的快乐。特别是当孩子们理解了“攒”这个词的意思后,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罐油的来之不易,一定要两个好朋友一起分享。
在欣赏寓言诗的二、三、四段时,孩子们看到了老鼠三次对猫说谎和偷油的故事。尽管谎言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偷油的行为反复出现。三段诗句的形式相似,重复出现了一个说谎和贪婪的老鼠。词语“咕嘟咕嘟”也反复出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说出来。有一个孩子说:“当我口渴时,我就会咕嘟咕嘟地大口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