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地震应急避险安全教育教案中班9篇
大小:477.63KB 8页 发布时间: 2024-01-14 12:13:22 2.53k 1.3k

1、观看电视新闻:“5月12日下午两点四川省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绵阳、汶川市等周边地区水电气立刻中断,机关、医院、学校、商场、工厂全部停业,道路、水库、桥梁、隧道等严重损坏,房屋垮塌、山体滑坡随处可见。据初步统计,绵阳目前因灾遇难5400多人,受伤23000多人,至少还有18000余人被埋在废墟之下”组织幼儿讨论发生地震时的感受,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心情怎样?爸爸妈妈对幼儿小朋友都说了些什么?

2、出示四川地图,让幼儿寻找发生7.8级地震震中的具体位置用红笔做一个标记,以及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3、观看地震的影像片,让幼儿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提问:“刚才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坏,铁路被毁,汽车、广告牌被砸坏等。房屋倒塌后,家里东西被压坏,有的会造成人畜伤亡。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教师小结,地面剧烈震动摇晃的现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种很少见的但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是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岩层突然发生破裂而引起的。

(二)地震来了我不慌。

1、幼儿观看《红袋鼠自我保护动画之----地震来了怎么办》了解安全避震的方法。组织幼儿讨论,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比较安全?小朋友会怎样做?小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保持镇静;要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不能使用电梯;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迅速关闭煤气、电、水龙头等,然后用脸盆或是锅等东西罩在头上,或者躲到桌子、椅子、床底下,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砸伤自己;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如果在车上,要迅速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2、演习活动“发生地震时我不慌”

听到防空警笛声后,幼儿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老师检查幼儿是否成功躲避,提醒幼儿不要互相拥挤,躲好之后就不要随便更换地方。

(三)我为灾区人民献爱心

提示幼儿“灾区的房子都被毁了,灾区的小朋友住在爱心帐篷里,缺少衣物和食物,我们能为灾区做什么呢?”

(1)引导幼儿每人说出“一句祝愿的话”,“画一个心愿”,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和祝福。

(2)在《心手相连》的音乐声中组织幼儿进行爱心捐助仪式,幼儿将准备捐助的文具、玩具、心愿卡投放到爱心捐助箱内。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了解异常现象口诀,并向家长介绍所掌握的防震知识,宣传献爱心活动。

附:儿歌:动物界

震前动物有预兆,发生异常要报告;

鱼浮水面向上跃,冰天雪地蛇出动;

鸡飞上树猪外窜,老鼠搬家往外逃;

狗在静夜狂奔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家鹅展翅高处飞,鸭不下水岸上闹;

鸽子傍晚离巢去,牛羊恐惧四处跑。

小百科: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应急避险安全教育教案中班9

一、教学设计说明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例如教师可以播放视频素材,学生可以搜集资料、交流汇报、发表看法、模拟体验等。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进行认知和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习得技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开展组内实践体验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生命的脆弱,提高对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2、我们还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对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各类危险的关注,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防范、自救意识。

3、最后,我们希望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和技术,学会保护自己,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

1、地球的构造(播放视频课件)

地球可以比喻成一个煮熟的鸡蛋。最外层的地壳相当于蛋壳,平均厚度为35.4千米,由各种岩石和土壤层组成。地球的中间层相当于蛋青,叫做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由成分复杂的岩浆物质组成,温度高达1000—2000℃。地球最内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径约为3470千米,由铁、镍等很“重”的物质构成,温度可达5000℃,压力高达几百万帕斯卡。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的岩石层内,但也有一些地震发生在地幔的上部。

2、地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地震,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地动。它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的快速颤动。因此,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运动的一种表现。

3、地震时刻都在发生(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全球每年平均要发生1500万次地震,即每2秒就有1次地震发生。然而,绝大多数地震都很小,只能用灵敏的仪器才能观测到。能够造成灾害的地震只有约1000次左右,其中能造成重大灾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几次。

4、几个常用的地震科学名词(播放视频课件)

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是地面上与震源相对的地方。震中距是地面上任一地点到震中的距离。震中区是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也称为极震区。震源深度是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或者说震源到地面的距离。我们将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到720公里。

地震波是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可以将其比作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地震波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纵波是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又称为P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横波是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又称为S波。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是落后一步。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我们要快速作出防备。

5、地震的大小分哪些?(学生汇报)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