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供专业地震逃生包,幼儿观察并说出里面物品的名称(哨子、手电筒、压缩饼干、真空饮用水包、包扎带、简易雨衣、手套等)。
(2)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专业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观察和了解物品上面标注的有效期、使用方法等细节。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都来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这些物品在灾难发生时有什么作用?”
(3)把幼儿分组制作的“地震逃生包”和专业地震逃生包进行对比、讨论。
指导语:“小朋友们,专业地震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跟我们刚才打包的‘逃生包’里面的物品有什么区别?专业逃生包好的方面有哪些?缺点是什么?我们制作的‘逃生包’又有哪些长处和哪些缺点呢?”
幼儿自主回答后,教师小结:“专业逃生包里面的物品功能很齐全很容易保存,但是价格比较贵。我们自己制作的‘逃生包’比较适合自己使用,但是还缺少一些急救需要的药品,而且刚才有小朋友发现了有些食物的保质期很短,不容易保存,这点在准备物品的时候要注意。”
(4)根据上述经验,再次分组整理地震逃生包。
指导语:“现在你们觉得自己制作的‘地震逃生包’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让我们来再次整理打包自己的‘地震逃生包’吧。”
5、经验迁移
(1)提炼与交流。
指导语1:“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在平时就要做好各种灾难逃生准备了吗?”
指导语2:“平时怎样做好准备,可以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呢?”
(2)激发幼儿对今后科学发展的期待和美好想象,在交流中自然结束活动。
指导语:“如果你成为科学家,你想对‘地震逃生包’做怎样的改进?”
幼儿自主回答(实录):“我想做出像叮当猫那样的大口袋‘地震逃生包’,里面可以装很多很多的东西。”“我想建很多可以伸缩的房子,折叠起来是很小很小的,可以放在‘地震逃生包’里面……”
活动延伸
1、讨论活动:“地震逃生包”平时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2、亲子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地震逃生包”。
3、体验活动:参与园内地震逃生演习。
活动反思
选择适宜的科学教学活动内容非常重要,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也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本次科学活动,突出特色在于设置多种体验环节,让幼儿感知与地震有关的较为抽象的科学知识,启发他们思考,调动已有经验,通过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先动手尝试再深人了解“地震逃生包”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由此更为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从中也认识到拥有科学知识不但可以给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拯救生命。为了进一步拓展孩子的相关经验,我在活动结束部分还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幼儿回顾活动内容,也引发了他们探究更多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
这样的科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了解了地震的原因和逃生的方法,学会了制作地震逃生包,并且通过观察和讨论,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类似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这样,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科学学习,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安全和创新的意识。
地震避险应急演练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并学习地震时的安全自救知识。
2、培养安全和自救意识。
活动准备:
地震录像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让幼儿观看地震录像,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地震的视频,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
2、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画面,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地震)
3、教师:你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那是一次地震呢?(教师引导幼儿从房屋破坏、地面裂开、人员伤亡等方面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视频中地面剧烈摇晃,房屋倒塌,人们纷纷逃离,哭声和喊声连成一片。
二、引导幼儿理解地震的含义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地震吗?(因为地震是指地壳剧烈运动,导致地面迅速颤动。)你们知道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吗?
教师小结: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的表面,这个表面叫做地壳。地壳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壳在运动呢?那是因为它运动得很缓慢。但是,如果地壳运动力度过大、过猛,地壳上的岩层就会承受不住冲击而发生断裂,从而引发地震!
三、结合挂图,了解地震所造成的危害。
1、教师:你们有经历过地震吗?你们在哪里见过地震?
教师小结: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地震,但是在其他地方曾经发生过大地震,比如1976年唐山市的7.8级地震,20xx年汶川县的8级地震,以及20xx年玉树的7.1级地震!国外也经常发生地震,比如最近发生在日本的震惊全世界的9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