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学儿歌,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1、观看视频(地震预兆)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有关地震预兆的视频。通过观看这个视频,他们能够初步了解到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比如地面的颤动、水井中水位的变化等等。这样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并增加他们对自我保护的意识。
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我们还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些有关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比如“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等等。这些谚语告诉孩子们,当井水发生异常变化时,可能意味着地震的发生。这样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提高他们对地震的预警能力。
3、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
除了井水的变化,我们还告诉孩子们一些有关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比如“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等等。这些谚语告诉孩子们,当动物出现异常行为时,可能预示着地震的到来。通过学习这些谚语,孩子们能够更加警觉地观察动物的行为,从而增加他们对地震的预警能力。
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播放地质灾害视频)讨论强调地震来时注意的问题
在活动的第二部分,教师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并通过播放地质灾害的视频来加深孩子们对地震的理解。教师们还与孩子们进行了讨论,强调了地震来临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保持冷静、找到避难的地方等等。通过这样的讲解和讨论,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三)、进行简单的'防震演练
在活动的第三部分,我们进行了简单的防震演练。教师们组织孩子们按照事先制定的逃生计划,有序地进行逃生演练。通过这样的演练,孩子们能够学会在地震发生时如何有条不紊地逃离危险区域,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活动小结;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进行了活动的小结。通过图片、儿歌、视频和演练等多种方式,孩子们基本掌握了地震发生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也学会了在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地震中逃生的安全活动教案及反思6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生。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象地球内部的运动,加深对地震成因的理解。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国家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
地震的求生方法。
四、教学准备:
flash课件、ppt图片、记分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初步了解到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做弹性回跳说。
2.地震的预测和预防
既然地震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
在古代,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科学技术使我们能够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让我们一起观看Flash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并尝试一起讨论其他预示现象。
在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后,我们能够初步了解到纵波、横波、体波和面波等基本知识。教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P波)、横波(S波)、体波和面波有一个基本概念。
纵波(P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横波(S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
体波:P波和S波统称体波,它们在地球内部传播。
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3.地震的求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