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存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安尔碘等进行消毒,并用防水敷料覆盖;被损伤的黏膜,应当反复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四、职业暴露的登记和报告
(一)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暴露着(医务人员)应尽快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科室应进行登记备案。
(二)暴露者持科室负责人签字的职业暴露书面证明,尽快报告各医疗区感染管理科,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三)各医疗区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调查暴露源(病人)与职业暴露者的情况。
护理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5
1.1锐器损伤后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台上手术人员立即脱掉手套用生理盐水冲洗或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对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再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皮肤伤口.
四、包扎伤口。
五、血液、体液或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应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之后立即到专科进一步处理。
六、寻求医疗帮助,进行医疗咨询,采纳执行医疗处理措施。
七、填写利器损伤登记表。
1.2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预防保健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暴露者根据专家评估意见遵循自愿的原则实施预防性用药。
3、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稿。
1.3发生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
l、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档.
1.4发生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
1、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立即、6周、8周检测HCV抗体和HCV—RNA,发现异常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2、如确定HCV感染尽快抗病毒治疗.
3、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档。
护理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6
1、暴露发生在皮肤及粘膜,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
2、暴露源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溅入暴露者口腔、眼睛暴露等部位,则立即用流动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3、若被利器刺伤或者割伤后,严禁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需从伤口旁由近心端至远心端轻柔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后,再用肥皂水、大量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伤口冲洗时间为5分钟,冲洗后用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进行包扎。
4、发生职业暴露后,需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蓝蜻蜓系统中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由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院感科,如果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则应当在暴露发生后立即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