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提高自救、自护能力至关重要。
2、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在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迅速地进行避险是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关键。通过队会的学习与讨论,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自身的自救、自护能力。
二、队会准备
1、学生课外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
通过搜集资料,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震源、震中等相关知识。
2、组织学生观看VCD《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宣传光盘。
通过观看宣传光盘,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震的破坏力和应对方法,提高对地震的认知和应变能力。
三、队会过程(队会开始仪式)
1、教师谈话导入。
教师可以引用中国地震局发布的数据,向学生展示地震在中国的严重性和破坏力。同时,可以提到一些地震灾害中的成功救援案例,强调掌握防震逃生与救助技能的重要性。
2、介绍一下地震常识。
(1)地震是怎么回事?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于地壳不同部位受力不均衡而引起的地面震动。震动的原因包括来自天体的、地球内部的、外部的力量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2)什么叫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震源是地震发生的地方,它可以被理论上看成一个点,但实际上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也是一个区域。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3)地震多发生在什么地方?
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多发生在存在活动断层的地区。活动断层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地点。
3、地震时怎样开展自救。
根据学生们搜集的资料,可以汇报一些地震时的自救方法。如就近躲避,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头部、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等。
4、演示活动教师演示怎样在室内避震,学生演练室内避震。
教师可以示范如何在室内避震,然后让学生们进行演练。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避震的技巧。
5、教师总结。
教师对本次队会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震自救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锻炼,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
四、班队会结束。
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简报12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_个“防灾减灾日”,为认真做好第x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据兴仁县教育局[20__]17号文件“关于印发《兴仁县教育系统20__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为根本,以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为重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观念,全面提升师生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时间
本次“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将在20__年5月9日至15日期间进行,其中5月12日为正式的“防灾减灾日”。
三、活动领导小组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其中,王兴义担任组长,冉胜刚担任副组长,吴燕、朱乾益、余玉江、梁永碧以及各班班主任担任成员。
四、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在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时,要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并坚持“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列入学校议事日程,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
2、营造浓厚的防灾减灾氛围。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2)在5月9日至15日期间,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班会等途径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3、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