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要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妥地逐渐刹车,保证列车和旅客的人身安全。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果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三)地震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一旦发生地震,工作和生产岗位上的人员应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并根据环境的特点迅速避震。
1、地震时,在办公楼的工作人员要赶紧躲在办公桌下面,震后迅速从楼梯撤离,千万不要跳楼。
2、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躲在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绝不要慌乱乱跑。
3、井下作业工人,地震时,应立即停止生产,不要急于往外跑,地面下一般较地面上安全。避开巷道或竖井等危险地区,选择有支撑的巷道避震。震后有组织、有秩序地向地面转移。
4、一些生命线工程中的在岗人员,应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和规范,立即采取措施避震。例如化工厂在地震时,要紧急防止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和液体外溢,立即关停各种闸门和电源,关闭运转设备,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挤压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个出口快速疏散。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场所遇到地震时,要保持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如果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以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后有序地撤离。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乱跑或跳楼。地震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区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八、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地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块残壁、危楼和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根据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地震发生后,一天内被救出来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天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由倒塌的建筑物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最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崩溃,必须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埋压后,要注意用湿手巾、衣物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或窒息的发生。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以移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证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力寻找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如果没有通道,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求救。
4、无法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的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保持乐观等待时机,设法与外界的救援人员取得联系。
九、地震后的群众互救方法
地震发生后,救人的时间非常关键。为了争取时间并减少伤亡,救人应该从最近的地方开始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还是陌生人。当附近有人被埋压时,首先应救出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救人的原则是:
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行动而增加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和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判断被埋压者的位置,特别是头部的方位。在开挖救援过程中,最好使用手一点点拨动,不要使用尖锐的工具。
2、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脱险的,不得强行拉拽,应先检查伤情,进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过程中,应使用铲子、铁棍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的器材。
4、在清除压埋物和钻凿、分割时,要保护支撑物,清除压在被埋压者身上的物体,以保护他们的生存空间不受进一步覆压。
5、在清除压埋物和钻凿、分割时,有条件的要泼水,以防止伤员被灰尘呛闷而死。
6、对于暂时无法救出的伤员,要保持废墟下面的空间通风,递送食物,静候时机再进行救援。
十、地震时需要的防震用品
在地震发生前,应准备防震用品。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准备一个防震包,包括以下物品:
1、饮用水和食品,如铝制水壶和干粮(饼干、巧克力等)。
2、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带备用电池)或手摇充电式电筒、小型便携式照明灯(最好带有报警器)、荧光棒等。
3、通信工具,如收音机(带备用电池)。
4、自救和求救工具,如毛巾、防毒面具或口罩(必须是防疫口罩)、手套、结实的绳索、多功能军刀、榔头或铁锤、收音机(带备用电池)、哨子、荧光棒等。
5、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和其他个人重要文件复印件(银行卡、医疗卡等)或者含有个人详细身份资料的防水牌(如过塑牌),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血型、身份证号码、联系的亲戚或朋友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家庭电话号码等内容,以便在不幸遇难或重伤昏迷时快速救援或辨认身份。
6、备用服装、鞋子、袜子和帽子等。
7、外伤药品(如创可贴、止血绷带、纱布、棉花、酒精、消毒药水)和其他个人常用药品(如急性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