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演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并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2、演练时间:周四上午10:10———10:30
3、地点:各班教室及操场
4、演练内容:
本次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进行应急避震,待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5、警报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的启动信号以哨声作为警报信号。
防震警报信号为连续长哨声,代表发生地震,学生需要立即进行应急避震。
地震主震结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为两个长哨声,代表学生可以开始疏散,预计在地震发生后约2分钟内进行疏散。
在听到哨声或广播后,全体师生需要按照预订方案进行演练,整个过程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
地震警报解除的信号为钟声。
三、演练步骤:
演练活动的基本程序如下:
1、防震减灾知识教育(10分钟)
首先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
2、地震避险(1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了”的口令时,全体师生需要立即就近找到坚固的隐体避险。
3、应急疏散(3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紧急疏散”的口令时,全体师生需要立即有序快速地前往指定的疏散集合地点。到达指定地点后,全体师生需要蹲下并继续做护头动作。
4、演练总结(6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结束”的口令时,各班级的学生需要集合起来,由总指挥进行总结。总指挥总结后,各班主任将学生有序地带回班级进行演练小结。
地震应急预案应具备什么4
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了保护自己并减少灾害损失,我们需要保持镇定并采取果断措施。下面是在不同环境下的防护方法:
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慌张。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到建筑物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护自己的决策。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闭煤气,暂时躲避到洗手间等跨度较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地震过后迅速撤离,以防发生余震。
二、人多的情况下先找到藏身处。
如果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三、远离危险区。
如果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果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和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被埋压要保持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积极实施自救:尽量用衣物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或窒息;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五、手机和充足的电池放在身边备用。
六、地震时在家的应急处理方案。
1、家中避震最安全的地方是卫生间、书房、厨房和卧室墙角,小区的地震安全地点是B栋前靠小区主路的空旷地带。但是厨房有天然气,需要注意是否漏气。夜间可以迅速躲到上述地方,白天最快1分钟可以跑到楼下,根据地震情况快速离开到B栋空旷地带。
2、地震时家庭成员的安全避险位置和姿势分配:爷爷靠墙角或衣柜与床之间的空隙;外婆靠墙角;爸爸、妈妈、我和妹妹在书房;躲避时要注意下蹲保护头部和脊柱,保护身体要害部位不受伤或少受伤。
3、家庭成员在地震应急任务中的分工:爸爸负责关闭水、电、煤气开关,妈妈负责保护我和妹妹,外婆负责携带必需品。
4、地震引发火灾、天然气泄露时的应对措施:立即离开危险区,不要钻进阁楼、床底、大橱内;准备简易防护器材,如用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如用被褥、衣服、床单等撕成条,拧好成绳挂在牢固的窗台、床架、室内牢固物上,然后沿绳慢慢滑下;无法逃生时,可选择远离起火点、取水、呼救方便的地方作为避难场所等待救援,如浴室、卫生间等既无燃烧物又有水源的场所。
5、震后家人走散时的地点和联络方法:疏散到B栋前靠小区主路的空旷地带;如需紧急撤离,立即疏散到小区旁边空旷的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