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韬.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20__:48.
[2]赵琳.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 20__:8-10.
[3]王淑敏, 张大均.关于心理素质训练评价标准的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__, 5 (3) :54-55.
[4]高野.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构成——关于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__, 24 (10) :1837.
[5]梁宁建, 殷芳.师范生心理素评价体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__, 23 (3) :315-317.
[6]汤永明, 陈艳龙.学习者外、内向性格研究与英语教学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__, 7 (1) :86-87.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哪些措施精品3
一、明确培养目标,加深心理训练
人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即使是一个心理正常的人,也经常会因受外界和自身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况。对小学生来说,年龄小,自控力较弱,这种心理的变化更为突出。例如:一上午的课程有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由于语文、数学的教学过于封闭,教师要求又往往过于严格,学生更觉得乏味,表现出厌倦的心态,而相对较开放的美术、体育,他们又往往表现出乐观、向上的心态。因而,我们必须明确心理培养目标,把握健康心理的标准,有目的地强化训练。
一般而言,作为一个心理素质优秀的小学生经常具备以下特点: 1、能经常保持乐观、稳定、向上的心理情绪; 2、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同学和自己,即具有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的能力; 3、学习兴趣浓厚,有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因而,教学中、工作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目的性训练,增强学生的控制情绪、承受压力、排除干扰等心理能力,力求使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例如:在教学中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采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交往能力;加强体育锻练,使学生形成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多开展社会化、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减轻心理负担,克服不良心理倾向
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单压在学生身上,更压在学生心上。小学生正处在个性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过重负担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种种不良的心理倾向。如:做事盲目,缺乏自制力,甚至导致犯罪;学习无自信心、遇到挫折就退步;生活处事有自卑感,情绪低落;容易嫉妒他人等。
针对这些情况,教育者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多方面开展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积极寻求有效途径,克服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
1.正确对待学生不良心理倾向,尊重学生人格;
2.认真细致地剖析不良心理的成因,加以正确引导;
3.活动中磨练其意志,增强其信心;
4.分层激励,分类推进,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5.不放弃任何一个表扬的机会;
6.建立心理档案,及时提供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辅导,有效防治学生的不良倾向。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哪些措施精品4
针对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七大方面,教育内容的选择也从七个方面入手,具体包括自我意识训练、智力训练、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学习指导和交往指导七个方面。
自我意识训练
1.自我意识及其意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它包括了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个人的行为调节和控制至关重要,它是个性形成的基础,也推动了个体的社会化。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应根据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促进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评价、体验和调整,推动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2.自我意识训练内容。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它涉及到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某种判断的自我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和行为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对其的客观评价相差太大,就会导致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这种失衡可能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自满或自卑,不利于个人心理健康的成长。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它涉及到自身的各个方面。在进行自我认识训练时,我们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其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它是在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来实现的。由于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有限,往往偏向于过高或过低。因此,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的关键在于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做出评价。我们还应该学会借助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客观的观点来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在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时,我们应重点关注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的例子。自我体验常常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与对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进行自我体验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摆脱自卑、自傲和自满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应该懂得在犯错时感到内疚,在做错事时感到羞耻。
(3)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发动作用和制止作用。发动作用是指支配某一行为,制止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的训练的目的就是实现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群体规范和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来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提高我们的自我监控能力,我们应重点关注促使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的转变。我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常常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只有在教师要求后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学会如何借助外部压力来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哪些措施精品5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指人们在心理方面具备良好的状态和能力。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和情绪的协调,能够适应环境并与他人和谐相处,拥有幸福感,并且在职业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上有效率的生活。这些标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中国,知名心理学家郭念锋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首先是周期节律性,这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自己的内在节律。意识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通过注意力水平可以客观地衡量意识水平的高低。另一个标准是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心理活动强度是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而心理活动耐受力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心理康复能力是指人们在面对心理创伤或挫折时能够自我调节和恢复的能力。此外,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也是评估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通过这些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的幸福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并积极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有益的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困难等。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过上更加充实和幸福的生活。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哪些措施精品6
中国全民健心网的负责人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指在遗传基础的基础上,受到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主体实践训练形成的性格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心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内在动力,它们内在地影响着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其他素质共同影响主体的行为表现。
衡量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性格品质的优劣、认知潜能的大小、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内在动力的大小及指向。这些因素在内部体现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在外部则影响着行为表现的优劣。
良好的个性特征包括自知、自信、自强、自律、乐观、开朗、坚强、冷静、善良、合群、热情、敬业、负责、认真和勤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