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精选6篇
大小:474.8KB 3页 发布时间: 2024-02-04 11:54:27 12.71k 11.14k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是一个既艰苦又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多层次形成合力来共同教育和帮助。作为高等院校来讲,具体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创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如果充满高尚校风、丰富多彩文体活动,有着良好教学秩序、宽敞教室、卫生清洁食堂、温馨舒适宿舍等,不仅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而且可以激发大学生奋发向上。因此,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但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而且也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压力。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也是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积极运用校园内外的各种媒体如广播、学报、校刊、网站等等,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这方面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文化传播媒体,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介绍各种心理调节的方法,以唤起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引导其主动开展自主性的心理素质教育。

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完善预警机制

高校应建立和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推广专、兼职咨询员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应定期定点地给大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咨询,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备案;针对学生共同关心、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举办系列讲座,开展心理沙龙、心理卫生协会等社团活动,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利用大众传媒手段和宣传阵地开展心理教育宣传等,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异常倾向,努力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能倾吐心声、发泄情绪的场所,从而有利于矫正大学生中可能有的心理问题,使其心理障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从而防患于未然。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等措施基础上,高校还应建立预警干预机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建立预警体系,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组织结构,以便采取措施,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减少危机发生的不良后果。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沟通网络

可以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素质沟通组织网络,即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指导下,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为联系纽带,建立班级心理健康联络网络,使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得以及早发现,及时有针对性解决,促进大学生学习及培养健康的身心。同时,可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形成对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配置。这样做既可以使学校对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及时、全面地掌握,同时也便于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沟通网络内对档案库的资料进行查阅而自我检查和评价。

实现心理素质教育和各学科教育的融合

首先应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去,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思想性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行相关的教育;其次,可以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特别要注意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据和前提,而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认识指导着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大学生能力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完善离不开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等基本的心理因素。因此,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当然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有效运用,也会有助于思想品德实践的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发挥人格表率作用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充分注意教师及学校员工的人格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学生的情绪、兴趣、情感、态度等心理状况与教师的表现紧密相关,教师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产生暗示、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恪守师德,为人师表,切忌以消极的心态给学生以消极的影响。同时学校也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辅导员等学校员工的心理修养,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及辅导员等学校员工开设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精选5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教师在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偏差和障碍时,应当善于把握、启发和疏导,采用主题班会、影视社评、专题演讲、典型事例分析、分组辩论、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中学生认识到人生的积极意义,领悟到人生的价值。教师可以经常以身边的先进人物和英模事迹去影响学生,培养他们乐观奋发、勇敢坚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品格,以及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教师还应客观、全面地思考问题和办事情,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防止中学生出现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

2、培养中学生健康的情绪非常重要。高兴、愉快、欢欣、喜悦等积极的情绪有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活动效率,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应当创设一种“紧张度”,在紧张的学习和活动之中,引入健康、愉悦的活动或操作,适度地调节情绪,以防止由于管理过程中急于求成,或者因为对学生进行斥责、否定、处罚等导致的情绪对立,从而产生冷僻、偏执、自卑等性格特点。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教会他们有效地调节情绪的紧张度,做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

3、塑造良好的性格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也至关重要。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中的认识、情感、意志往往表现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和较为稳定、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即人的性格。为了塑造良好的性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和塑造性格中的优点,克服和矫正不足之处。教育活动中,还要特别注意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中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自我陶冶等方法来启发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训练计划,运用心理学的“正强化”原理,通过爱护和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教师要避免使用违背教育和心理素质发展规律的手段,以免抑制和伤害学生的个性。

4、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非常重要。在德育工作中,应当引导中学生主动真诚地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习惯和隐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于有心理偏差和适应不良的学生,应当吸引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与同学和好友交往的机会。此外,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情感态度在中学生心目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被看做是集体和社会的评价,从而使他们产生心理满足,并在这种心境中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中学生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健康情绪和乐观豁达的性格的发展。因此,师生应当共同努力去创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我们必须重视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和开拓德育实践,建立一个完善、科学且操作性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辅导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完美个性的健康人格的人才。这是我们德育工作和每位教师的重大历史责任。

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精选6

1.敏锐的认知能力

(1)具有轻松、乐观的态度,富于直觉,对环境有敏锐的感受力,可以觉察到别人不易注意的现象,并对它有洞察力,心理适应性强,愿意并能够接受新事物,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自己积极进取,乐于探索,对各种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2)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深信自己所从事的事情的价值,有较强的自信心,有控制调节自己情感和行为的能力,以及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2.自我鼓励,增强自信心

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对于处在求学阶段的大学生更是不可避免的。用生活中的某些哲理和思想,鼓励自己同痛苦与逆境作斗争,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最小化,从而从痛苦中振作起来,度过难关,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折磨。

3.掌握心理学知识,预防心理疾病

大学生能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系统地学习心理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和放松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适当增加《心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大学生丰富这方面的知识,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明确方向,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对于大学生缩短心理适应期,及时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环境,加快人格成熟,将起到积极作用。

4.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学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体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自我完善是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合理确立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主动改变现实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

5.自我暗示

依靠语言、意志,自己向自己发出暗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克服不良情绪有很大的作用。如果能经常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调动积极良好的情绪,就可以克服和抑制悲观、痛苦、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要心能静下来,就会排除杂念,平静放松,专心致志,自我暗示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6.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乐观、自信、坚强、独立、勇敢、坚持等。乐观的心态能够使人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增强自我调节能力。自信心能够激发个人潜能,并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正确的认知。坚强和独立的品质能够使大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坚毅和决心。勇敢和坚持的品质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目标。

7.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大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提高社交技巧。参与社交活动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社会经验,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也可以减轻大学生的压力,缓解不良情绪。

8.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规律的作息能够保证大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压力。均衡饮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适度运动能够释放压力,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心情。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途径,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积极面对挑战,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精选7

根据上述定义,心理素质是一个包含五个方面的概念。

首先是心理潜能。国内外普遍认为,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具备一定的潜能,尤其是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更肯定,每个人都有优秀的潜能。每个人都渴望发掘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只要努力,就可以充分发挥和实现自己的潜能。潜能并不神秘,它是人们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发展的前提条件或某种可能性。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真正的人,是因为他们具备一定的潜能,而动物则没有这种潜能,所以尽管花费再大的力气,也无法使动物朝着人类的方向发展。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