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学校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10篇
大小:476.88KB 9页 发布时间: 2024-02-09 16:46:16 19.25k 19.03k

2、演练时间:周四上午10:10———10:30

3、地点:各班教室及操场

4、演练内容:

本次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5、警报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以哨声作为启动信号。防震警报讯号为连续长哨声,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为两个长哨声,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距发生地震约2分钟后)。地震警报解除讯号为钟声。

三、演练步骤:

演练活动基本程序如下:

1、防震减灾知识教育(10分钟)

主要讲解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

2、地震避险(1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了”的口令时,全体师生立即就近找到坚固的隐体避险。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地震时的避险方法。

3、应急疏散(3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紧急疏散”的口令时,全体师生立即有序快速地到指定疏散集合地点。到达指定地点后,全体师生应蹲下继续做护头动作。通过疏散演练,培养学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疏散的能力。

4、演练总结(6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结束”的口令时,各班集合学生,由总指挥进行总结。总指挥总结后,各班主任将学生有序带回班级进行演练小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演练过程,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学校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3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1.2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1.4工作原则

在地震应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将立即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省级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主体。国家地震应急将根据省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

2、组织体系

2.1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局承担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在特别重大地震灾区,将成立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在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2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组织等,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3、响应机制

3.1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3.2分级响应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