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整理了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合集1
一、教育主题:
我将本次活动确定为"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二、教育背景及目的:
在上半年,媒体曝光了42起校园暴力事件,其中有33起是中学生参与的,占总数的69%。初中生是校园暴力事件的高发阶段。我们学校近期也发生了几起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让同学们明白守法与守礼的重要性,更好地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学习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暴力,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止问题恶化。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给学生发放《中小学生守则》,每人一份,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让学生宣读背诵《守则》,事先熟悉《守则》的内容,并思考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在活动开始之前,让学生先思考这些问题,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更轻松地接受和理解活动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校园欺凌
1、有些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者理解不准确。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通过肢体、语言和网络等手段故意欺负、侮辱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校园欺凌不仅给被害者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可能影响其人格发展。施暴者也很可能陷入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校园欺凌可以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以及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施暴者可以是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他们可能通过语言、肢体力量、网络或器械等手段对师生进行身体、心理、名誉、权利或财产方面的侵害。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体弱的学生,使其在心灵和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是反复发生的,而不是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个人欺凌一个人,有时是集体欺凌一个人。通常,欺凌者不觉得自己有错,而被害者则因为害怕而默默承受,不敢反抗和报告欺凌者。因此,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被害者身心受到长期折磨。
围绕着"什么是欺凌?为什么要反对欺凌?",我们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分享。欺凌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对欺凌者和旁观者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同学的同情心。旁观者会因为无法帮助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恐惧。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能忽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和心灵上都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很容易留下长期难以平复的心理阴影。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学校的纪律和风气。因此,学校要严厉制止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2、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进而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严重的心理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恐惧和焦虑。
3、通过多媒体展示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一些原因。
_月_日,广西宾阳县初中女生打群架,现场惨烈。
_月2_日,云南富宁县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凌辱并拍照上传空间。
_月_日,山东邹城初二女生宿舍内被殴打并逼迫下跪。
_月1_日,北京105中学一女生遭轮番扇耳光。
_月1_日,广东汕头多名青少年围殴一名身着校服男生。
_月1_日,湖北红安00后为争女朋友斗殴,使用板砖砸人手段凶残。
_月_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学生及社会青年追打并捅伤。
_月1_日,福建晋江学生校外打架一死两伤。
_月1_日,辽宁沈阳宁官实验学校篮球暴力事件。
_月1_日,山东济南一中学多名学生暴力殴打同校学生。
_月2_日,湖南怀化一女生在校园遭8名学姐群殴致耳膜穿孔。
(二)抵制校园欺凌
在这一环节,我们设置了三个问题:
1、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2、矛盾一时难以解开,如何有效地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3、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这三个问题分别从学生间出现矛盾时、校园欺凌发生前以及校园欺凌发生中三个不同阶段提出,能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处理矛盾,并尽可能地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一旦发生校园欺凌,学生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伤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避免校园欺凌的做法:
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不理睬欺凌者;寻求老师的帮助;学会自我保护。
从施暴者的角度出发:思考行为的后果;避免冲动行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
(三)校园欺凌案例分析
我们引用了一个案例:某中学一名女生在食堂打饭时,与另一名女生发生口角,结果遭到多名女生的毒打。其中一位打人者在打完后还做出了胜利的手势。根据这个案例,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正确方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并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答案:
1、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