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还我明亮的眼睛,还我健康的体魄——对损害身体健康的讨论。
3、虚拟世界中,我是谁,你又是谁?——对网恋,网上散布谣言,网络购物骗买骗卖现象的讨论,实质是对网络道德、责任的讨论。
在观众讨论的同时,用多媒体将观众搜集的视听信息播放在大屏幕上。所有讨论内容由主持人进行分类整理,并将之概括在演示黑板。
(三)谁之过,网络还是我?——网络的利弊讨论
主持人:网络到底带来了些什么?为什么有人凭借着它走向成功、走向辉煌,也有人因之而走向堕落、走向毁灭?由此引发对网络本质的讨论。由主持人对讨论走向进行把握,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由一位计算机录入速度较快的同学,将讨论结果录入机器,并用大屏幕展示出来。
讨论结果集中为:
1、网络本善良:网络是一种媒介、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是为我们架起的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本身无所谓对错。
2、虚拟的世界中,我们仍旧是现实的:网络虽然是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但仍离不开现实的道德与规范。
3、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网络为每个人提供了相等的资源,从中获益还是受害,全靠自己把握。
(四)将网络规则进行到底——维护网络秩序讨论
网络秩序,从我做起;网络秩序,人人有责。面对网络,应该做到:
1、提高自身素质,抵制网络诱惑;
2、发现不良信息,通知朋友共同抵制,并报告有关部门。
班主任讲话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反映,看来网络值得关注问题还真不少网络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它到底会成为汩汩长流的智慧泉源,抑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潘多拉盒子”,却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同学们要正确认识网络,自觉抵御诱惑。而且我们学校也规定在校生周一至周五严禁上网,请同学们自觉遵守。
活动结束
网络知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模板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
2、增强学生对不良网络内容的抵抗能力。
3、正确对待互联网,培养健康阳光的青年。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态度,正确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有节制地上网。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讲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导入语: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中,上网的小学生占比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我国有13.2%的青少年网民患有网瘾,其中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网络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迷恋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在网吧,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认识网瘾,拒绝网瘾
1. 网瘾的定义
“网瘾”是指对互联网的成瘾,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冷漠,而对虚拟的网络游戏、情感交流、信息等方面沉迷、痴迷的一种现象。心理学认为网瘾是一种精神疾病,而心理学家认为网瘾是正常人出现的心理问题(特例除外)。网瘾可以具体分为网络交际瘾、网络色情瘾、网络游戏瘾、网络信息瘾和网络赌博瘾等类型。
2、网瘾的危害
青少年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随后发展为躯体依赖。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导致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后会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等症状。长时间高度兴奋的大脑会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产生极大的影响。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最直接的危害是影响正常的学习,使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听课,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甚至可能逃课和辍学。网络中存在各种不健康的内容,会导致青少年过度放纵自己,法律和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患有网瘾的青少年为了上网,不惜用光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不惜丧失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去向他人乞讨,甚至借钱或欺骗父母,可能最终发展到偷窃、抢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及早预防,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染上网瘾的孩子往往具有自制能力差、内心得不到理解、对学习感到厌倦等特点。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不要过分追求成绩,更重要的是进行素质教育,理解、支持和鼓励他们,使他们变得开朗、自信,这是前提。
1、帮助孩子认识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
我们都知道,在家里只需要一根网线,甚至不需要线,就可以方便地与来自各地的人交谈。然而,我们并不了解这些人的真实情况。青少年对社会缺乏经验,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家长应该向孩子讲解网络的虚拟性,并告诉他们辨别网络骗局的技巧,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