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但由于这时不少青年的心理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固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加上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弱,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动荡不安。现实生活丰富多采,五花八门的性信息,不良的影视镜头,黄色的淫秽书刊,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性解放”和“性自由”的思想影响,极易使个别青年的性意识受到错误的强化而沉醉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犯罪。与此相反,另一部分青年由于性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升华而导致过分的压抑,有少数人还可能以扭曲的方式、变态行为表现出来,如“厕所文学”、同性恋、窥视或恋物等。
(4)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青春期的性心理由于不同的性别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对异性感情的流露上,男性表现得较为明显和热烈,女性表现得含蓄和深沉;在内心体验上,男性更多的是新奇、喜悦和神秘,女性则常常是惊慌、羞涩和不知所措;在表达方式上,男性一般较主动,女性往往采取暗示的方式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策划案7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各方面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幼儿会经历许多转折,同时也会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比如,认生、入托、入园、家庭环境与居住环境的改变等,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导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冲动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孤独退缩性行为、不良习惯等。
幼儿在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偏差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心理上的失调或异常,并不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其根源大多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因此,幼儿的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他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人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因此,及早帮助他们矫正不良行为,则他们一些行为上的偏差会得到矫正,或者完全消失,或者即使终生保留也不会引起其他行为方面的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
(二)具体目标
1.矫正与预防幼儿心理与行为问题,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2.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包括自主坚强的人格、对他人关爱的品格,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快乐向群的情绪情感。
3.开发幼儿心理潜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包括幼儿的好奇求知欲、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三)各年龄阶段目标
1.学习
-小班: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乐于探索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中班: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能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爱动脑筋,遇事喜欢问为什么。
-大班:遇事多动脑,思考问题懂得求异,参加竞赛活动懂得重在参与。
2.生活
-小班:学会独立穿衣、吃饭等,乐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
-中班:有初步的方位感,能认识一些自己常去的路线,乐意参加各种活动,并能自己整理玩具、用具,养成良好的习惯。
-大班:喜欢指认、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标记,懂得一些粗浅的自我保健常识。
3.交往
-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纠缠成人,离开父母不哭,遇到不高兴的事不生气,不哭闹,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
-中班:在各种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遇到不高兴的事告诉父母、老师,乐意与小朋友一起共同完成成人委托的任务。
-大班:受了委屈、挨了批评不迁怒于人,遇事与小朋友一起商量。
4.自我
-小班:敢在人多时或陌生人面前讲话,能在大人的提醒下与客人打招呼。
-中班:真实而自然地表达情感,懂得做事不一定一次成功,可以重新再来。
-大班:敢在人面前表现自己,失败了不灰心不气馁,总结经验重新再来。
5.品格
-小班:知道事情没有做好不哭,能耐心听大人分析,重新再来。
-中班: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乐意与小朋友合作,不怕困难。
-大班:学会做事一心一意,为达到目的而坚持到底,勇于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效果启示
(一)教师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中,在引导幼儿行为上,教师对幼儿的过失性行为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很少作具体细致的分析,常把它一概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极少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研究,矫正技术、技能也十分贫乏,往往采用否定性词语来矫正幼儿的言行,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从反面对幼儿进行限制和干涉较多,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
(二)教会孩子适度的渲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情感早期发展的特点,容易转移、容易冲动、容易外显和容易受感染等。情绪的过分抑制除了对理性思维产生影响之外,它也明显地妨碍技能活动的效能。因此,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用幼儿可理解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