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教师的总结评价是案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总结评价可以是讨论进行中的适时的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点评总结。教师的总结评价包括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的评价和对案例本身的评价。通过总结评价,教师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可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需要搜集和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科学地计划和安排教学环节,针对案例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评价。只有这样,案例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合集3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
然而如此重要的课程,却由于教师授课方式的陈旧导致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以至无法凸显课程本身应有的作用及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本文笔者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法、聆听报告等来创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程序化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陈旧且针对性不强,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离,尤其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理论化太强,学生倍感课程枯燥无味,尤其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尚未摆脱传统讲授式的束缚,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机械地听,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程序化。
二、创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方法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起源
案例教学法起初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教育界才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它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2.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1)自行准备阶段。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教师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他们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2)小组讨论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历、职位因素、工作经历等,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
(3)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
(4)总结阶段。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教师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在讲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第三节高职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与调控策略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如下案例:20--年3月30日四川某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三的学生曾世杰在学校明远湖边用刀将一名女生杀死,另外还刺伤了两名男生。让学生自行查找该案例的相关报道,围绕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调控策略展开讨论。同时课上教师可用相关的大量视频图片和视频冲击学生的视觉,这样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聆听报告
聆听报告是指教师邀请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或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研究成果。通过聆听报告,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聆听报告的具体方式可以是邀请专家到校进行现场讲座,也可以是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远程讲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专家和讲座内容。
与案例教学法相比,聆听报告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的介绍。通过聆听报告,学生可以直接听到专家的讲解和分享,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和聆听报告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合集4
要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特有的方法,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本文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调查发现,大约有15%的初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做出逆反和偏激行为。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和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应引起教师的关注。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俞国良曾说过:“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发展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是祖国最有力的后备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其心理发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社会和时代的内在需要。
2.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时期,尚未成熟。初中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引导,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指明方向。
因此,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利用案例进行教学。
思想品德教材包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这些案例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素材。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找对案例切入点,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例如,教师可提供以下案例:初中生李某学习努力,原本成绩很好,但进入初中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害怕同学超越自己,也害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盼的目光,这给他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导致成绩一日不如一日。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就能深刻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思想品德案例,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排解心理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2.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可用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制订教学计划,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随意使用案例,否则就会导致案例与教学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