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的过渡时期,我们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总体上包括:
1. 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对待考试问题;
2. 帮助学生与人相处,能够有效地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沟通;
3. 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变化,了解自己;
4. 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未能从小学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中转换出来,压力不断增加。他们来到新学校,遇到新同学和新老师,一切都是相对陌生的环境,适应成了一个挑战。
学生面临的适应问题包括:
1. 如何迅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课程增多,作业量增加;
2. 在陌生的环境中认识和结交新朋友,使自己不再孤独;
3. 如何摆脱小学的宽松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如何在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兼顾娱乐休闲等方面。
适应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而难题。障碍性问题在学校中较少见,而发展性问题则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或者不适应。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 初一入学适应不良:刚进入初中,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但初中学习生活和小学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新环境、新同学和新老师都很陌生,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不愿与人相处或者孤傲的情绪。
2. 朦胧的自我认识萌芽:初一阶段,有些学生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特征开始明显起来,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发生了什么变化,感到困惑。
3. 学习适应不良产生苦恼:学习课业增多,学习方法似乎总是不对;看到别人成绩优秀,自己却很差劲,产生自卑感;对于为什么要学习感到困惑和烦恼,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频繁的考试让学生感到厌烦,这些都是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学生为此感到苦恼。
4. 与家长或老师沟通不良而苦恼:学生认为家长唠叨太多,经常私自查看自己的东西和空间,没有隐私;同时,学生觉得老师看不见自己的存在,认为老师对自己心存偏见或者自己不够优秀。
5. 不能适当地控制休闲时间,自制力较弱,过分沉溺于网络和游戏。
为了解决学生的适应问题,我们将在初一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重点内容包括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开始了解自己,学会与人相处以及学会学习。
教学措施包括:
1. 在初一阶段每个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周一次。
2. 针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一对一的咨询与辅导,根据学生自愿预约和科任老师的提醒。
3. 针对某一类型的问题,进行团体咨询辅导,具体情况根据需要而定。
4. 加强与各科任老师的联系沟通,以辅助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必要时与家长进行联系,进行必要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