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制度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制度精选1
1. 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扰,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努力开发个人潜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我们制定了以下几项目标。
2. 我们的团体心理辅导服务主要针对我校在校学生,并且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团体辅导。
3. 团体辅导的具体时间由辅导老师确定,全体成员都需要按时参加。
4. 在参加团体辅导时,全体成员应积极配合辅导老师的工作,维持辅导室内的正常秩序。我们禁止大声喧哗、说笑、打闹、讲脏话或粗话。
5. 为了确保团体辅导的效果,全体成员都需要按时参加每一次的活动,不可以迟到、早退或缺席。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需要提前告知。
6. 在参加团体活动时,我们希望全体成员能够集中注意力,不要做其他与活动无关的事情。
7. 我们非常重视隐私保密,严守保密原则。每位成员的隐私都应受到尊重,不得将在团体活动中获取的信息外传。
8. 除了以上规定,我们还鼓励全体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理解,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团体氛围。
9.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心理健康,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并且全面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制度精选2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了促进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了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背景下,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标准
1. 学校应制定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2. 学校应拥有专项经费,并有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 学校应有课时计划,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队会活动等。
4. 学校应设立心理辅导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5. 学校应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提供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学校德育部门负责,要将其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中,将其作为德育的基础来抓,作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
学校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完善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健全机制,确保有专人负责,有专兼职教学人员。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基本原则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根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小学低段、中段、高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各有不同的侧重,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育重点:
1. 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2. 人际交往: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3. 自我调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4. 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5. 生活和社会适应: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除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
2. 现实性原则: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教育的实际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3. 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不仅是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矫治,更是面向广大健康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促进每个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对于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帮助他们积极治疗。
4. 差异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个性教育,要在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从他们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生理发育等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通过个别咨商与辅导提高教育效果。
5. 主动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把它做为一种预防性教育,而不是一种补救式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气质,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困惑,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6. 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意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辨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7. 全程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成为教书育人、育人健心的榜样,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随时随地、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与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有机结合,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