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很多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没有完善的学习目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同学之间经常出现矛盾。部分学生还存在生活能力不足、情感脆弱等问题。根据年级来说,低年级的大学生刚刚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认真学习、沉迷网络等现象普遍存在。高年级学生由于面临学习难度提高、就业难度增大双重压力,往往不能合理疏导,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1、陶冶审美情操
目前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审美格调日益低俗化。而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正好可以抵制网络文化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在学生参与到艺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不仅会得到身心的愉快,更是一种审美享受,经过了大量高雅艺术作品的熏陶,他们的审美标准得到不断提升,自然就会摒弃低俗文化。例如学生们在欣赏肖邦的《幻想即兴曲》过程中,他们的思维随着曲目的变化而得到了放飞,体会到了音乐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美,培养了高雅的审美情操。
2、提供情感宣泄
大学生处于青年阶段,生理上精力充沛、体力旺盛,但他们在心理上确还没有完全成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往往会使他们产生不良情绪,长时间积累会影响心理健康。公共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途径,引导学生合理的将过剩的体力和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保证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音乐表演课程中,学生们对于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演唱自己喜爱音乐充满了积极性,他们有的演唱流行音乐,有的演唱重金属音乐,有的演唱民歌,都充满了个性。在演唱过程中他们不仅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合理宣泄了自己的情感。
3、促进人际交往
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和毕业后社会生活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很多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生可以通过艺术教育课程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理解,所以说公共艺术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例如学生在进行书法课程的学习中,个体差异很大。有几名学生拥有书法基础,所以写得很好,而大部分学生书法能力较差。教师就鼓励写得好的同学去帮助其他同学共同练习,不仅班级整体的书法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总之,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对它引起足够重视,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开展,为学生培养出高雅审美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具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力和作用。通过陶冶审美情操、提供情感宣泄、促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应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推广,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样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学生的盲目迷恋网络会导致情绪失控、性格扭曲,甚至产生违法行为。为了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让他们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积极的心态,我们需要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寻找解决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新模式
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乐趣,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然而,网络中存在不健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减少这种负面影响,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我们可以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寻求解决方法。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全球信息的联通,产生了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具有多元化的价值观。在网络上,对同一件事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这使得大学生很难辨别对错,对事物缺乏客观认知,情绪容易波动,行为容易过激。因此,信息量大、价值观多元化的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网络的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与现实生活相比,网络存在虚拟性。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使用虚假信息进行虚拟活动。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情感丰富,容易受外界影响,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他们容易意气用事,产生过激行为。如果大学生被网络上的虚拟人群利用,受到蓄意煽动,将不开心的事情扩大化,他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采取过激行为,甚至触犯法律。与现实生活相比,网络犯罪更难预防和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道德、法律和思想教育来管理大学生的行为,约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减少犯罪几率。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使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可以随意释放情绪、发表言论,减弱了法律和道德对行为的约束,导致了不可预见的后果。因此,网络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网络交流对象的间接性影响大学生的沟通。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情感丰富,性格敏感,在交友时比较羞涩。因此,他们在面对面交谈时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不能敞开心扉、放下顾虑地交谈,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往往不够深入透彻,无法达到良好的交流效果。然而,在网络上的社交则不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在不受环境等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以文字、图片、语音的形式进行交流。这使得大学生更容易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这种虚拟的网络社交,失去对现实生活中人的信任,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产生排斥感,导致性格变得孤僻和冷漠。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转变
鉴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受网络环境影响的问题,我们需要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一个新模式,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
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全校开展,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的教学,还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测试,研究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同时,可以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宣传,让校园充满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让大学生自觉接受并重视心理健康知识,从而预防和降低不良心理的产生。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教师应根据网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变化,快速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应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现代化教育模式相结合,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虚拟性。这种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转变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提高了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结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方向,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三观”,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的心理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7
摘要:贫富差距是当前高校存在的客观现象,本文在分析高校大学生贫富差距的现状及贫富差距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基础上,探讨弱化大学生贫富差距感的对策,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缩小学生精神上的差距,提升学生自身减贫的能力,尽可能地减少贫富差距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贫富差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大学生贫富差距的现状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影便是大学生贫富差距。贫富差距不仅仅影响着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就业等问题,也影响着富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问题。大学校园里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的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的差异。高校贫困生一般是指那些经济上困难,难以支付教育费用,甚至无力维持学业的大学生。经济贫困的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不超过200元,且花费几乎全部用于基本的日常消费,还要靠四处兼职以维持学业和生活。而富裕的学生每月花费千元,且经常出入校外餐馆,名牌、高端电子产品样样俱全。消费额和消费结构的差异也导致了消费观的差异:以量入为出、讲究实用主义的消费观和追求享受、讲究生活质量的消费观。
二是交往群体的差异。俗话说“人以群分”,贫富差距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交际群体和人际交往质量。多数贫困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和社团组织,人际交往圈狭窄;富裕学生一般比较活跃,社会关系比较广。经济上的贫富差距直接导致了贫富大学生心理上的落差和交际群体的分化。
二、大学生贫富差距的消极影响
贫富差距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对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校教育等造成极大的挑战,进而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与维护。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UPI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云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19个学院,5946名本科学生(其中男生2018名,女生3928名)进行心理测评,以探析贫富差距的消极影响。
1.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条件相对富裕的大学生,由于其优越的生活环境,家长的百般呵护,进入大学生活后,可能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从而产生焦虑和急躁的情绪。有的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强,有的甚至高傲自大,生活散漫,只能享受成功的荣誉,却无法承受任何挫折,一旦遭遇打击,很可能做出极端行为。
家庭经济相对贫困的大学生,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同学间的贫富差距也使他们承担着心理失衡的痛苦。贫富差距促使多数贫困大学生产生了抑郁、焦虑、敌对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良情绪。
2.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贫富差距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切向钱看”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片面而简单地将大学生活及今后人生全盘市场化,缺乏远大理想,把实用和物质享受作为价值追求目标,学习没有动力,应付考试,热衷于谈情说爱、吃喝玩乐。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贫富差距对大学生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大学生的贫富差距。不论是富裕还是贫困的学生,都应正视现实,接纳自我,都应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以获取知识,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拼搏作为价值目标。
3.对校园和谐的影响
在贫富差距的长期影响下,学生群体的金钱观、价值观、是非标准等差异显著,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网络也随之发生结构性变化,贫富差距在学生群体之间形成了一条逐渐蔓延的裂痕,威胁着和谐校园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