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备强大的能力,还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高校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2.1 特殊的教育目的
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通过心理保健、心理适应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并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
2.2 特殊的教育内容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能力培养、气质培养、性格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2.3 特殊的教育对象
高校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的主观意识较强,思想复杂,不易把握,但易于沟通。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4 特殊的教育方法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可以采用说服疏导法、典型榜样法、竞赛评比法、表扬与批评等方法进行心理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传授一些心理常识,并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等。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练习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3.1 在准备部分安排针对性的游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游戏通常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在教学的准备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
3.2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以“健康第一”的思想来指导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身体锻炼,将体育运动融入生活,促进体育的社会化进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意识到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增强心理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疾患,培养乐观的思想和健全人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健康第一”这一观念的宣传教育,并将积极因素和深刻内涵融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例如,通过中长跑的“极点”现象,可以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利用健美操的美感、节奏、力量感和韵律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
3.3 鼓励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对大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和心灵的沟通,还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友好合作等良好品质,同时也能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个性发展和才能发挥。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和培养他们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和学习兴趣,适当布置课外体育活动作业,并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锻炼计划,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3.4 教师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抗外界干扰能力,以防止烦躁、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教师应该了解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和在体育运动中的情感表现,并分析其成因和处理方法,帮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体育运动。此外,教师还应平等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兴趣,公正评价学生,同时要精心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增加情感投入,缩短心理距离,并与学生加强交流。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当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案概述6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一些新形势下的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生往往面临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困难等多种问题,造成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的现状。而公共艺术教育正好可以通过审美与艺术的途径,将大学生的种种压力合理疏导,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为他们提供情感宣泄,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真正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面向大众,通过艺术的形式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公民修养的重要教育手段。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高校教育开始引入公共艺术教育。我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美育的主阵地,并为完善大学生人格、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对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探究。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概况
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情操,提升人文素养;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人们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公共艺术教育选修课体系趋于完善,公共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虽然我国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比如课程设置时间不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程的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目前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没有很好的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相结合,所以这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精神饱满、爱好丰富、思维活跃,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们渴望在大学之中学习到更多知识,渴望交到更多朋友,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这些都是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成型的标志。但是在当今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确不容乐观。
总体来说,很多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没有完善的学习目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同学之间经常出现矛盾。部分学生还存在生活能力不足、情感脆弱等问题。根据年级来说,低年级的大学生刚刚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认真学习、沉迷网络等现象普遍存在。高年级学生由于面临学习难度提高、就业难度增大双重压力,往往不能合理疏导,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1、陶冶审美情操
目前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审美格调日益低俗化。而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正好可以抵制网络文化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在学生参与到艺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不仅会得到身心的愉快,更是一种审美享受,经过了大量高雅艺术作品的熏陶,他们的审美标准得到不断提升,自然就会摒弃低俗文化。例如学生们在欣赏肖邦的《幻想即兴曲》过程中,他们的思维随着曲目的变化而得到了放飞,体会到了音乐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美,培养了高雅的审美情操。
2、提供情感宣泄
大学生处于青年阶段,生理上精力充沛、体力旺盛,但他们在心理上确还没有完全成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往往会使他们产生不良情绪,长时间积累会影响心理健康。公共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途径,引导学生合理的将过剩的体力和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保证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音乐表演课程中,学生们对于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演唱自己喜爱音乐充满了积极性,他们有的演唱流行音乐,有的演唱重金属音乐,有的演唱民歌,都充满了个性。在演唱过程中他们不仅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合理宣泄了自己的情感。
3、促进人际交往
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和毕业后社会生活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很多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生可以通过艺术教育课程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理解,所以说公共艺术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例如学生在进行书法课程的学习中,个体差异很大。有几名学生拥有书法基础,所以写得很好,而大部分学生书法能力较差。教师就鼓励写得好的同学去帮助其他同学共同练习,不仅班级整体的书法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总之,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对它引起足够重视,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开展,为学生培养出高雅审美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具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力和作用。通过陶冶审美情操、提供情感宣泄、促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应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推广,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