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交通安全的活动方案的模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交通安全的活动方案1
近年来,我镇发生了许多二、三轮摩托车、微型车、农用车非法载客、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了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道路交通安全。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道路畅通,消除道路交通的重大安全隐患,我镇决定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强化专项整治领导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任务繁重,涉及范围广泛,工作原则是“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集中行动、全面整治”。为了加强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包括:
-
领导小组将负责指导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并对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决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道路交通管理办公室,由担任办公室主任。
二、统一政策,协调整治行动
为了确保这次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镇从相关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成执法组,将专项整治任务、责任明确到人,政府将开展整治活动。
具体措施包括:
1. 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各村、社区干部要负责具体的整治任务,并明确责任。派出所、农机站、交警中队等单位要服从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共同开展整治工作。
2. 建立健全两、三轮摩托车管理制度,全面清理登记。没有牌照的两、三轮摩托车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到县交警大队办理手续,获得牌照。
3. 两、三轮摩托车上路行驶必须具备牌照,并参加保险。二轮摩托车驾乘人员必须戴头盔,且不得超过两人。严禁三轮摩托车载人。同时,严禁两、三轮摩托车、微型车、农用车从事非法客运。
4. 残疾人驾车必须具备机动车驾驶资格,严禁残疾人驾驶两、三轮摩托车从事非法客运。
5. 严禁两、三轮摩托车、出租车、自用车在镇区占道停放、停车候客、停放等妨碍交通畅通的行为。违规者将依法处理。
6. 为了彻底完成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任务,确保群众安全乘车,交通部门要发展农村客运,对符合安全要求的乡村道路要安排农村客运班车,同时要合理调控现有客运能力,不得因为取缔非法营运而影响群众乘车。
7. 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乘坐非法客运车辆和超员车辆,自觉抵制各种交通违法违规行为。
三、集中行动,保证整治效果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7月10日至7月20日)。
镇委、镇政府将召开全镇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发布通告,集中时间宣传全镇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各部门将召开会议,悬挂标语,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营造人人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7月21日至7月31日)。
镇政府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将发放机动车调查摸底表格到各村、社区,由各村、社区负责登记排查。要坚持“一个不放过、一个不漏登、一个不重复”的原则,逐一登记造册本辖区内的两、三轮摩托车、微型车、农用车,确保情况明确、数据准确、底数清楚。
第三阶段:自查整治(8月1日至8月5日)。
镇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将督促无牌照、证的机动车车主自行到有关部门办理、完善相关手续,进行自我整改。
第四阶段:集中整治(8月6日至8月31日)。
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将选择突破口进行集中行动,对阻碍执法的典型案件将由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在集中整治行动期间,有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应参与其中,发现违法行为要交由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阶段: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9月1日-9月30日)。
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有关部门应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并将整治工作总结报镇安委会办公室,同时抄送县交通局、县交警大队、县运管所、县出管办、县农机局。公安、交通等执法部门负责巩固集中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交通安全的活动方案2
一、指导思想
通过机动车重点单位及驾驶人员学习本市交通安全案例,引起受人特别是驾驶人的反思;以编印手册为主要宣传手段,推动文明交通行动掀起新高潮,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组织分工
本次活动由市、县(区)分别组织编印的形式。市区《宣传手册》由__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主办,负责提供相关交通案例文字材料及图片,市区各大队可提供相关典型案例;__邮政局协办,负责编印并承担相关费用。各县(区)可比照市区模式组织。
市交巡警支队活动联系人:__ 联系电话:__; __邮政局活动联系人:__ 联系电话:___、___。
三、编辑时间、内容
编印的《宣传手册》计划采用铜板纸彩色印刷,20P,印刷3万份。其中交通案例10-15P;赞助、招商5-10P,冠名、插页形式。
交巡警支队提供交通案例文字材料10-15个,尽可能提供相关图片,提供时间截止到__年4月25日前。
邮政局负责冠名、插页广告招商,5-10P,截止时间到__年4月30日。
四、寄发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