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对象:
五、活动背景:
根据专家的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对许多国家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全球人口中,大约有1/3的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在中国,最新的一次全国4-16岁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约有2/5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比成年人更为严重。
六、活动目的:端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七、活动过程:
(一)、导入: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疾病和体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良好的状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1. 智力正常。
2. 情绪稳定和协调。
3.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5. 反应能力适度和行为协调。
6. 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相符。
7. 具备心理自控能力。
8. 具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9. 拥有自信心。
10. 具备心理耐受力。
(三)、分析现状及原因:
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这一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初中生的身体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
然而,他们的心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心理水平仍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此,初中生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引发了各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貌的变化,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并寻找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在这种追求中,会产生各种困惑。
其次,初中生的成熟性主要表现为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待人和事的态度、情绪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他们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够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初中生的幼稚性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和社会经验等方面。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他们表现出各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1. 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2. 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3. 勇敢和胆怯并存;4. 高傲和自卑并存;5. 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6. 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当初中生意识到自己小学时的想法和理想过于天真,当前的情况无法实现时,会对自己感到失望,导致理想破灭,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目标,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四)、学生举例发言:
我在学习上感到很苦恼,总是为学习的事情烦心。以前我的成绩很好,但现在却很差。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学习不行,运动也不行,也没有什么爱好。我现在很苦闷,我已经很用心了,为什么我的成绩比别人差,为什么我要学得这么辛苦,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感到倍受打击。我的功课开始落后,因此逐渐讨厌学习,产生抵抗情绪。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你心理正逐渐成熟的一个表现,也就是说你会为你小学时的行为感到天真,这说明你正在成长。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开始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是好的。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处理。首先要调整心态,不要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过去的无法改变,你可以理解为过去的一切都是为现在的你做铺垫!)。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确立适中的目标,培养平常心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不要盲目与其他同学竞争,给自己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提醒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每天进步一点,循序渐进。
(五)、提问:你有没有遇到以下几个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1. 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
2. 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说话等。
3. 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等。
4. 感到孤单,没有朋友,平时很少与同学交往,总爱一个人呆着。
(六)、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 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方法。
2. 对自己不要过分苛求,确立适中的目标,养成平常心态。
3. 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