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相互讨论:
游戏过后,配以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从刚才兴奋、紧张的状态中放松自己。此时,教师过渡:天有晴也有阴,人有的时候会很快乐,有的时候也会不高兴、紧张、难受。如果长时间有这样的坏心情,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影响我们与别人相处,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所以得赶快想办法。在“一休聪明谷”中,利用打靶射击的形式,模拟实践,让学生们抛开不开心、不快乐的情绪,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通过活动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其中“换一种想法”是基于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即ABC理论;而主动倾诉就是一种宣泄,及时排遣不良情绪;做喜欢的事是一种替代的方法:而其它的方法是分享经验,拓展出更多的应对方法。结合学生填写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让学生们在手工纸上写下自己不快乐、不开心的事,再折成纸鹤、飞机、鸽子等,放飞心情。“心语冰淇淋”的活动中,让学生们从“1、写出至今为止最令你自豪和快乐的事。2、说说你在成为小学生之后,进步的地方是什么?3、用5个词概括一下现在的你。”三道题中任选感兴趣的题目,将答案写在书签上,夹在书中,做成一个快乐书签,永远留住属于我们的快乐。最后,学生们打开“快乐锦囊”,知道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快乐的合格的小学生。
4、以游戏结束:
利用“心灵对对碰”这个游戏,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们知道父母们的希望、要求,巩固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进行了什么活动,有什么心得体会,存在什么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结合自己,今后打算怎样做等。
“小学生从来就应是天使,透明、快乐!要知道“天空虽有乌云,但在乌云的上面,永远有太阳在照耀。让我们一起拍手唱起歌坐船回到可爱的学校,愿我们的生活里永远充满歌声与微笑。”此时,播放《歌声与微笑》,屏幕演示学生们参加“手拉手,爱心捐助”活动的录像,让学生们再次体验帮助别人,共同快乐的感受。
六活动总结与建议:
活动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本节课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产生体验和感悟。力求在全体性的活动中人人参与,在趣味性的游戏中有所体会,在情境的创设中得到认知的提升。活动性、趣味性、参与性、实践性、全体性、主体性原则在课堂中恰当运用,进而促使学生产生改善自己心理和行为的愿望。相信孩子们会在游戏、活动中放松自己的心情,掌握一定的方法,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在本节课充分体验快乐的情绪。
七课外作业:
1以今天的活动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或者课后感受,写下自己今后的打算与自己心中的理想。家长也可以辅助孩子完成,和孩子一起构想出一个美好的未来。完成后可以相互交流或者贴在教室墙上,大家一起来分享。
2每个人都要去帮助一个一年级小朋友做一件事儿,当然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帮他们打水或者主动扶起跌倒的小朋友等等,最后做班级性的汇报与交流。己和别人从不快乐中解脱出来的方法。
小学生理健康主题活动班会记录精选6
一、活动主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对象:
五、活动背景:
据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全世界的人口中,约有1/3左右的人每时每刻都有心理问题。而中国最新的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另外,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也发现,约有2/5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六、活动目的:端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七、活动过程:
(一)、导入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疾病和体弱,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良好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且协调。
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5.反应能力适度且行为协调。
6.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相符。
7.具备心理自控能力。
8.具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9.拥有自信心。
10.具备心理耐受力。
(三)、分析现状及原因
初中阶段也被称为青春期、少年期。这一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初中生的身体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
然而,他们的心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此,初中生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引发了各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生理变化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两个主要方面的影响。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在这种追求中,会产生各种困惑。
其次,初中生的成熟性主要表现为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表达方式以及行为内容和方向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他们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初中生的幼稚性也在心理上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和社会经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