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帮助中学生端正心理发展方向,避免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七、活动过程:
(一)、导入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疾病或体弱,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良好的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情绪稳定和协调。
③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④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适度的反应能力和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具备心理自控能力。
⑧拥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具备自信心。
⑩具备心理耐受力。
(三)、分析现状及原因
初中阶段也被称为青春期或少年期。这一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初中生的身体发育非常迅速,大约在2至3年内完成了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了成熟水平。
然而,他们的心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心理水平仍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此,初中生的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引发了各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时期的一切,寻找新的行为准则,扮演新的社会角色。在这种追求中,他们可能会产生各种困惑。
其次,初中生因为生理上的成熟感而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影响下,他们对人和事的态度、情绪表达方式以及行为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他们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初中生在心理上的幼稚感也同样存在,表现在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和社会经验上。
由于初中生同时具备成人感和幼稚感,因此表现出各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比如,他们的反抗性和依赖性并存;他们在众人面前可能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说话等;他们可能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对小事情过于敏感等;他们可能感到自己孤单,没有朋友,很少与同学交往,总是喜欢一个人呆着;他们可能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发现自己小学时的想法和现实有差距,产生茫然和失落感。
(四)、学生举例发言
一个学生举例说明在学习上的困扰。他说在学习方面很困惑,总是为学习上的事情烦恼。以前他的成绩很好,但现在成绩很差。他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学习不行,运动不行,也没有什么爱好。他感到很苦闷,很用心地学习,为什么成绩比别人差,为什么学习这么累,每次考试都倍受打击。由于功课落下,他逐渐讨厌学习,并产生了抵抗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告诉他,这是他心理逐渐成熟的一个表征,说明他正在长大。他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开始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但关键是如何处理。我们可以告诉他,首先要调整心态,不要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要理解过去的一切都是为现在的自己铺垫。不要过分苛求自己,确立适中的目标,培养平常心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不要盲目与其他同学竞争,给自己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避免过度紧张。同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面情绪,提醒自己不是一无是处,每天进步一点,循序渐进。
(五)、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几个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1、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
2、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说话等。
3、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等。
4、感到自己孤单,没有朋友,平时很少与同学来往,总是喜欢一个人呆着。
(六)、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适中的目标,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不盲目地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面情绪。
7、不要为自己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