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000字8篇
大小:482.43KB 6页 发布时间: 2024-03-04 15:40:43 12.43k 11.76k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204名大学生进行详细统计和调查后发现,约66.67%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心理健康良好的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表现较好,运动能力优于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身体素质的建议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防范意识,控制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心理障碍的发生,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质量。同时,高校应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尊重个性化发展,发挥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大学生在心理变化方面由被动转为主动。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应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因为参加集体活动是有效治疗和调节心理障碍的最佳途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参与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产生自我效能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和情绪。同时,应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通常情况下,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在运动能力和锻炼习惯方面较差,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和具有较强竞争性的体育运动。因此,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和体育锻炼习惯,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000字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同时关系着社会安定与国家发展,高校师生应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心理学是现阶段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以此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青少年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培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分析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出现,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环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有着重要的暗示作用和正面意义,应加大研究力度,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促进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

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具有学习能力强、健康向上的特点。然而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分为轻度心理障碍和严重心理障碍两类。据调查分析可知,因心理健康问题退学已经成了导致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严重的是,大学生患心理健康疾病的人数还在逐年增长,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引起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较为敏感、偏执,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如压力、困境)的影响,不利于自身的良好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与人才质量的提高。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现状,高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总之,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在各高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对高校的具体教育工作予以指导,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动力。其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各高校深入贯彻上级精神,进一步改善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在日常教育中积累经验,为提升教育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其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条件明显改善。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心理教育工作开发了大量科学的心理测试软件,能更好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更及时的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分析

1.积极心理学的涵义

积极心理学是由前美国心理学研究者赛里格曼提出的,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打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窗口。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受积极心理力量和消极心理力量的共同影响。前者给予人积极向上的驱动力,而后者却恰恰相反,阻碍了人的前进脚步。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力量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取决于人的主观偏好,也就是说生活态度决定了心理健康程度。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优良品质和积极力量,促使其激发自身潜力,进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作用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形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在教育工作中忽视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未将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心理学教育逐渐形成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积极乐观的当代大学生的目标。(2)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心理学利用其新颖的理论引导高校将教学重点放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3)指导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归属感与责任感,确保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缺失

尽管已经加强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解决,教育目标缺失便是其中的重要问题。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问题导向式为主,缺少有效的发展目标。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只停留在解决心理问题等方面,没有实现预防教育为主的重要目标。解决心理问题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免为未来发展埋下安全隐患,但该目标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只在问题出现后寻找解决措施,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心理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2.教学手段陈旧

我国正在逐步推进素质教育,但传统教育的影响依旧根深蒂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灌输为主,不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质量与效率较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多关注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陈旧,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程效果较差。另外,高校的心理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实现团体辅导、情景体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育对象个体化

我国很多高校都以消极心理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理论,导致教育工作者将教学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障碍的学生身上,忽视了正常的学生群体。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大学生各种心理疾病的表现、成因和矫正方法,全力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造成不良后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为上门咨询的学生答疑解惑,并强制干预心理疾病严重的同学,然而该种工作范围主要涉及个别学生,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教育对象个体化。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信念,不利于大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围狭窄、内容单一,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育方式医学化

我国高校在长时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大学生心理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全面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逐渐显现,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提高重视,及时寻找有效地解决措施。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书籍和知识宣传一般以心理问题为主,主要作用是传播渲染消极的心理体验,通过矫治性的方法对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干预。但在当前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下,这种教育方式尽管能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无法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发展,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地发挥。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重视程度不足

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正确,其观念较为陈旧保守。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可知,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完善,无法科学地对待心理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存在心理问题很丢人,羞于启齿不敢医治,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学生的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有强烈心理咨询愿望的大学生可能不敢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2.心理学理论基础较差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存在心理学理论基础较差的问题。为了降低这一问题带来的影响,我国高校引进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教育经验,以此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水平较低是困扰我国心理学者的关键问题,缺乏理论指导,很多研究工作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近年来的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在消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工作人员应不断探索积极心理学,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开辟新视角,促进该工作的良好发展。

3.理论研究的本土化力度不够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实施方式,但我国高校在心理咨询理论研究方面的本土化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过于依赖引进的西方理论,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改良。西方理论是在西方国家的实际国情中发展起来的,可能只适应某一特定时期与特定人群,一味地照搬照抄只会加重问题。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水平较低,缺乏系统有特色的理论体系指导工作顺利进行。

五、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教育原则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积极心理学理念视角下应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重视学生在课程及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心理体验,全方位、多角度的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理念作为指导理论,加强对大学生乐观向上、健康积极等方面品质的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涉及众多方面,主要包括认知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优良个性心理等,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严格按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目标划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利用发展性课程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积极人格,尽可能的挖掘大学生的心理潜能与积极品质。预防性课程也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尽早发现自身在学习、生活中遇见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咨询调整,避免影响自身的健康生活。

2.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育,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被动的教育身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不稳定,影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应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学生完成学习。面对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教师应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平等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而给出最正确的指导意见。

3.构建心理健康实施体系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