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000字8篇
大小:482.43KB 6页 发布时间: 2024-03-04 15:40:43 12.43k 11.76k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应构建健全的心理健康实施体系。首先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内讲授体系,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开设有意义的心理教育课程。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活动体系,通过心理沙龙、心理电影等活动在在校园内营造关心心理健康的氛围。再次需要健全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危机排查等手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体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升该项工作的质量。

4.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

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应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关注大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闪光点与发展潜能,教育工作者应格外注重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自身潜能,避免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心理疾病。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扩大范围,一方面为心理存在问题的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应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心理健康讲座,让大学生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更加健康的发展。高校的心健康教育工作应全面发展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全力激发其内在潜能,给予学生积极的希望,帮助其树立信心,避免产生心理问题。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能提高其心理免疫力、抵抗力和心理韧性,显著降低了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优化积极教育环境

优化积极教育环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积极的教育环境是由和谐的家庭、高效能的学校、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组成的,能够给予大学生最直观的情感体验,是建构积极个性品质的核心力量。高校应联合家庭与社会力量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助力。例如,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积极心理教育的知识宣传,社会也应予以当代学生关心与爱护,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三方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应构建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六、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社会、学校、个人都具有深远影响。教育工作者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构建心理健康实施体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优化积极教育环境等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水平。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1000字8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对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然而,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忽视发展性、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置有待优化等。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进行课后反思和有效的评价等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全能型人才是各大高校面临的首要难题。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发展的前提,如果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状况,那么全面发展就只是空谈。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合理之处

1.教学目标忽视发展性

大多数高校的心理教育课程主要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主,没有与发展性目标进行良好结合。一般来说,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级别: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 二级目标是以普及心理问题为主,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三级目标是对患有较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独立的、针对性的诊疗。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通常只是二级目标,忽略了发展性目标,没有注重对大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等思想品质的培养。

2.教学手段单一

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理论教育的形式,缺乏体验式教育的引入。心理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它不是靠记住基础知识就能解决心理问题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单纯的理论教学导致课堂缺乏生气,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了心理教育的效果。

3.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选修课或者是活动课程。虽然一些学校有心理专业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很多内容都很深奥,对于非心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此外,部分教学内容没有逻辑性,知识层次混乱,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方法

1.教学方法多元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辅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总结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其更好地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引入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心理测试、影片分析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应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为了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应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知识挂钩。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余组织学生参与专题讲座和社团活动,并将这些活动与课堂内容相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3.将课堂学习与学生课后反思相结合

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课堂学习,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复习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我教育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

4.进行有效的课后评价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关注课程的课后评价,不仅包括心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课程目标的实现。传统的分数评价方法并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采用作品分析、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方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通常自我认识不足,缺乏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目标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进行课后反思和有效的评价等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