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参考及总结文献11篇
大小:494.37KB 8页 发布时间: 2024-03-04 15:54:20 13.74k 13.15k

(一)研究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沈阳工学院的24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0名,女性110名,年龄在20至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26岁。这些大学生中,有75名从不进行体育锻炼,70名偶尔进行体育锻炼,95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二)研究方法

首先,对相关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资料进行查阅,充分了解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一共发放了250份问卷,实际收回了2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00%。将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分为正常组和非正常组,使用SCL-90自评量表统计得分≥2分和≥3分的人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测试,统一测试所有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测试指标为九项。最后,使用SPSS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整理所得结果。

二、结果分析

(一)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的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身体形态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身体发育等方面影响不大。然而,在身体素质方面却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心理健康良好的大学生在运动能力方面高于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

(二)心理健康调查状况

通过对SCL-90自评量表的统计,发现得分≥2分表示阳性症状,表示这些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得分≥3分表示中度症状,表示这些大学生存在中度不良心理反应。从表2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这一项上得分≥2分的有160人,占总人数的66.67%;在这一项上得分≥3分的有68人,占总人数的28.33%。可见,在本次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三、讨论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大学生多多少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精神病症,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这些症状都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体现。很多学生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不喜欢参加集体性的竞争活动和项目,缺乏兴趣和反应迟钝。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课余时间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即使参加也只是应付而已。这种态度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上课时也不积极。这些大学生的态度不积极,不参加体育锻炼,很难在运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这也是当前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的原因之一。

(二)影响心理障碍的因素分析

1.自身因素

大学生受到自身身心特点的影响,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相符,阅历较浅,社会经验较少。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容易受到社会中不良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导致心理上产生冲突和矛盾。

2.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处理复杂,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树立产生了影响。再加上企业对人才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3.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关键因素。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被家人宠爱,时间一长,错误的思想会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这些大学生在小时候就被家长养成了一种优越感和自尊心,独立面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父母不正确的价值观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逐渐培养出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斤斤计较的性格,导致心理状态不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学校因素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体育、参加体育锻炼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学对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大学生出现偏科现象,进一步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5.身体素质因素

一些学生因体形较胖、身体素质较差,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较慢、较别扭,感觉不如他人,担心被同学笑话,缺乏自信心,逐渐形成自卑心理。

6.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不强

大学生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对自身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对自我保健知识和意识了解不深。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这样发展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204名大学生进行详细统计和调查后发现,约66.67%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心理健康良好的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表现较好,运动能力优于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身体素质的建议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防范意识,控制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心理障碍的发生,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质量。同时,高校应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尊重个性化发展,发挥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大学生在心理变化方面由被动转为主动。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应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因为参加集体活动是有效治疗和调节心理障碍的最佳途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参与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产生自我效能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和情绪。同时,应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通常情况下,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在运动能力和锻炼习惯方面较差,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和具有较强竞争性的体育运动。因此,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和体育锻炼习惯,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参考及总结文献9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全面性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加以引导,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和谐化,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团体辅导教学活动应用于高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中,会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创新方向发展。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复杂,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心理压力增大。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是让教育工作为学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利用团体辅导原理实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解决个人问题的有效方法,丰富大学生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

一、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趣味化

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会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际需求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有一定的体验。精心设计的心理健康活动,具有活泼有趣的特点,更加关注大学生本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和谐氛围的形成。团体辅导形式的应用,给教师提供了组织多样化活动的机会,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趣味化。

(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互动

团体辅导,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明显增多。教师作为心理健康课堂的组织者,可以与更多的学生互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素材,促进课堂氛围的热闹化。团体辅导,有利于教师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就共同的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会让课堂变得开放起来,也会让学生找到更多解决个人问题的方法。

二、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要让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当从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在有关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内容中融入团体辅导模式。让团体辅导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