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是要教导学生要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踏踏实实做事,厚积薄发,不要追求虚名。
(三)进行焦虑的自己调节
1、焦虑症自己调节从树立自信开始。
自信心缺乏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我们碰到困难时,往往是需要有勇气去面对的,而勇气则来源于自信心。
自信心不足就会让我们在处理事情上瞻前顾后、犹豫未定,从而给自己又添加了一层阴影。
所以说,只要我们自己自信起来了,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才可以为进一步治疗焦虑症打好基础。
2、放松心情有利于焦虑症自己调节。
我们周遭的环境紧张而刺激,当习惯于这种兴奋状态时,有谁会想象一下,假如一切归于平静之后,自己会是怎样的?过度的紧张与兴奋是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我们应该适当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抛开一切烦恼,回归到最本我的状态中去,这样才可以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
3、焦虑症自己调节更需要自己反省。
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时候,不要总是纠结于那些错误,越是纠结就越是困扰,以致出现恶性循环。
适当的反一下自己出错的原因,是焦虑症自己调节的有效方式。
适当发泄可帮助焦虑症自己调节当我们烦躁不安、紧张无措时,可以选择适当发泄的方式帮助我们排解心中的痛苦。
但是,发泄只限于公道方式的发泄,不要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以及生命。
焦虑症自己调节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
患者首先要知道焦虑症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将焦虑症的自己调节方法与心理、药物疗法相结合,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以此为治疗的出发点,有效控制病情的加重。
人活在世上,难免不会处于困境之中,只要心平气和,不去胡思乱想,就可以克服一切。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培养适合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中。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以及使用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心理压力的产生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学生们,他们一直被父母呵护着长大,进入大学后远离了家庭和熟悉的环境,失去了原来的多重受宠的心理环境。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失去了优势地位,很容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理。同时,面对学业和未来前途的渺茫,大学生们更加不会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大学生们还面临着闭锁性与强烈交往愿望的矛盾,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困难。
针对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简单化,教育方式不对位。有些人认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取消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认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就不应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使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心理观念。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缺失。当前,部分高校只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之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是作为一章或一节在各个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进行讲解。尽管有些高校后来开设了独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学时很少,教师很难将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课堂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实际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自卑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但这种防御是消极的。自卑心理会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往。逐渐地,这种心理会导致个人与他人疏远,孤独,形成一道无形的高墙。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个人产生不良的看法,进一步加深自卑心理。主要问题是对于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新的集体中位置与角色的变化不适应,导致自我评价降低,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尖锐矛盾冲突,从而导致心理失衡。此外,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克服虚荣心理。虚荣心是为了保护自尊心而以不适应的虚假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当条件不具备时,满足自尊心的需求就会产生虚荣心。因此,虚荣心实际上是歪曲了的自尊心。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运用认知领悟疗法来帮助他们改变原有的错误认知结构,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还应教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踏踏实实做事,厚积薄发,不追求虚名。
此外,大学生还应进行焦虑的自我调节。焦虑症的自我调节可以从树立自信开始。缺乏自信心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面临困难时,我们需要勇气去面对,而勇气来自于自信心。缺乏自信心会使我们在处理事情时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给自己增加一层阴影。因此,只有树立起自信心,我们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为进一步治疗焦虑症打好基础。此外,放松心情也有利于焦虑症的自我调节。周围环境的紧张和刺激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过度的紧张和兴奋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因此,我们应适当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抛开烦恼,回归最本真的状态,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此外,自我反省也是焦虑症自我调节的有效方式。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不能一直纠结于错误,越是纠结就越困扰,形成恶性循环。适当地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是焦虑症自我调节的有效方法。适当的发泄也可以帮助焦虑症自我调节。当我们感到烦躁不安、紧张无措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发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痛苦。然而,发泄应限制在公道的范围内,不要影响他人的生活和生命。焦虑症的自我调节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患者首先要知道焦虑症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将焦虑症的自我调节方法与心理和药物疗法相结合,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只要心平气和,不胡思乱想,人们就可以克服一切困境。
总之,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培养适合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以及使用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教师应从正确的角度对待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帮助他们解决一系列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里素质论文7
【摘 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阐述了在高校如何及时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具体措施,积极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当代人普遍存在不能适应社会,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究其原因,与教育过程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从不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因一些小小的失误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玩世不恭万念俱灰;逃避群体自我封闭。等等都是心理问题的反映。
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1.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