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建立和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推广专、兼职咨询员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应定期定点地给大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咨询,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备案;针对学生共同关心、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举办系列讲座,开展心理沙龙、心理卫生协会等社团活动,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利用大众传媒手段和宣传阵地开展心理教育宣传等,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异常倾向,努力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能倾吐心声、发泄情绪的场所,从而有利于矫正大学生中可能有的心理问题,使其心理障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从而防患于未然。
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等措施基础上,高校还应建立预警干预机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建立预警体系,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组织结构,以便采取措施,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减少危机发生的不良后果。
3.3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沟通网络
可以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素质沟通组织网络,即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指导下,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为联系纽带,建立班级心理健康联络网络,使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得以及早发现,及时有针对性解决,促进大学生学习及培养健康的身心。
同时,可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形成对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配置。这样做既可以使学校对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及时、全面地掌握,同时也便于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沟通网络内对档案库的资料进行查阅而自我检查和评价。
3.4 实现心理素质教育和各学科教育的融合
首先应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去,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思想性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行相关的教育;其次,可以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特别要注意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据和前提,而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认识指导着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大学生能力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完善离不开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等基本的心理因素。因此,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当然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有效运用,也会有助于思想品德实践的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
3.5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发挥人格表率作用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充分注意教师及学校员工的人格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学生的情绪、兴趣、情感、态度等心理状况与教师的表现紧密相关,教师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产生暗示、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恪守师德,为人师表,切忌以消极的心态给学生以消极的影响。同时学校也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辅导员等学校员工的心理修养,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及辅导员等学校员工开设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里素质论文11
【摘要】研究表明,大学的心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提升的作用。因此,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大学生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压力不断增加,社会结构发生巨大调整,这些因素使得毕业后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许多大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与现实社会存在巨大反差,导致心理困扰和迷茫感的增加。他们缺乏应对环境、管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交友恋爱以及就业选择等现实问题的心理准备,因此,心理困惑和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现实与学校生活的反差进一步考验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大学生群体庞大,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是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时代需求,也是当前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质量,而心理健康课程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措施之一。同时,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也是高校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心理教育方面,许多高校已对心理教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摸索出许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心理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其内容、形式、教学方法和目标呈多样化发展状态,并且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心理教育的教育程度和目标难以以量化的形式呈现。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大学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1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差距对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影响
大学的心理教育课程属于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是被广泛认知和共识的。然而,由于各高校起点不同,缺乏统一的教学应用大纲,心理教育课程的规划、实施和总结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规范,每个高校只能自行解决和安排,缺乏完整的教学目标和体系,从而存在着较大差异。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心理教育课程缺乏完整的、系统的教学体系。
1.2心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对学生学习心理教育课程的影响
心理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刚刚起步,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高校的师资力量方面,缺乏专业课程教师严重影响了心理学教育课程的发展。目前高校心理学教育课堂上,任课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的正规培训,很多人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的,还有一部分教师是兼职任教。许多教师在心理学课堂上表现出了较弱的自我认知能力,有些教师一直处于非专业状态,这样的心理学教育课程缺乏质量。同时,在教师的心理学授课能力评估方面,缺乏健全的制度,许多相关政策没有得到制定或落实,这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大学心理教育课程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进展缓慢。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成长的过程和潜力,在心理学中,从事心理学教育的人必须要有成熟且积极的心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心理学教育者才有信心在心理教育中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心理困扰。因此,心理学教师的最高宗旨和体现可以说是“助人者必自助”。在心理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心理剖析为主的教学理念,只有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实际心理表现,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提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教育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引导和激励。教师还应在关键环节对学生的心理学研究进行指导,促进学生从问题和讨论中领悟心理学的原理,培养成熟的心理反应能力。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代表性和时代特征,其更新与学生心理变化的步伐相比仍然滞后。因此,现代心理学教育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范畴,与时俱进地开展心理学教育课程,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