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论文范文大全10篇模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论文范文大全1
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补充,该学派注重人的积极情绪和潜能优势的开发。这与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幸福的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一直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侧重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对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和培养较少关注。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试图构建发展性积极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简述
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于世纪之初,先驱马丁·塞利格曼指出,积极心理学是揭示人类优势和促进个体其积极机能的应用科学。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并致力于科学地探索如何缔造个体的幸福生活与和谐美好的社会。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积极情绪状态与过程、积极认知状态与过程和积极行为。
培养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积极情绪可以增加个体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源又称心理能量,主要用来支撑一个人产生或进行各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行为。积极情绪首先可以让我们感觉良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其次,它可以扩展认知领域的功能,增加注意思维的多样性,改变思维的内容,将负面的想法转变为积极的想法;还可以改变思维的广度或边界,拓宽我们的视野。第三,积极情绪可以改善我们对挫折和失败的认知,提高抵抗压力和逆境的能力,以及从消极状态中恢复的能力。第四,它可以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带给个体最佳的状态。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一)积极的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调整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掘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然而,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偏离了总体目标,将工作重心集中在调整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上,以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为中心,这也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和抵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工具,不愿意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积极心理学角度使教学目标更全面、更人文。它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将目标回归,不仅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还注重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积极意志品质和积极情感体验等。
正因为目标归宗,也意味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视角要发生变化。教育者要建立积极的人性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积极面,帮助学生开发积极心理潜能。侧重于发展性和促进性,帮助学生发现优势,合理运用优势,提高自我价值。引导学生关爱自我、关心他人,发展积极情感,投入社会生活,提高主观幸福感。
(二)积极的教育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内容一般分为两大方面。
一是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体验。积极体验是积极心理学中的微观层次,但却是夯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让学生对过去的经历进行积极建构,获得生活满意度。提高学生对现在所从事学习或工作的投入程度,使其产生更多的兴趣、满足和愉快等积极情绪。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希望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挫折,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使学生对未来和理想充满希望。
二是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主要通过对人格的分析来唤起人们的积极力量,从而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人格的塑造是积极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保障。在教育中,努力使学生能够客观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正确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挫折。可以通过激发和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来培养积极人格特质。自尊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途径。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体系
(一)构建积极的心理评估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通过测评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出有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访谈干预追踪,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然而,这种评估角度以问题为导向,主要关注心理问题和障碍,仅注重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忽略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现与培养。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树立积极的心理评估理念,加入积极心理品质的测评,加入正面指标,了解学生的积极心理反应,如积极体验、积极情绪、积极认知、积极的人际关系、创造性思维品质、主观幸福感等,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完善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课程建设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完善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注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和内容。以发展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机能为根本,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潜能,帮助学生构建和谐心态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国外积极心理学课程着重于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自身的性格优势,提高学生的幸福体验,如著名的哈佛大学心理公开课《幸福课》。课程构成上,包括理解并解释幸福和主观幸福感、如何增进主观幸福感,如何培养乐观心态,如何利用积极环境的力量,如何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等。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选择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案例和热点问题,以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解析,避免过度关注消极问题和案例。
(三)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以学生心理社团为依托,开展各种心理活动,如探讨时下热点和大学生关注问题的心理沙龙、展示青春风采的心理微电影大赛、5·25心理文化节等。或者以积极心理品质,如感恩、希望、创造力、生命力、专注等主题开展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定期展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传授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积极心理学品质培养方法。组织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团体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生活和新挑战,学会人际交往技巧,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正确应对压力和挫折等。此外,构建积极的校园心理氛围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组织心理知识竞赛、做好心理保健知识宣传,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宣传,使积极心理学渗透到校园文化环境中。最后,与家庭联动,共同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氛围。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让其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有效引导家长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通过积极和正向的观念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四)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心理咨询
传统心理咨询注重心理问题的消除和修复,咨询师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咨询势必会对学生产生消极暗示,并不利于学生发掘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而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的积极正向力量,把注意力放在挖掘和发展来访者的各种能力上。该理论秉承积极的人性观,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积极心理品质,都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心理咨询应调动这些积极潜能,发展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和训练策略来增进个体的积极情感,识别并发挥个体的品格优势。首先应建立积极的咨访关系,咨询师真诚地对待来访者,充分共情,对学生无条件地展示积极关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咨询应将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发挥学生正向和积极的潜能,如幸福感、自主性、乐观性、智慧、创造力等。在咨询过程中,可以运用直觉和想象,使用故事作为咨询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消极因素得到抑制,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论文范文大全2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社会,知己知彼仍然至关重要,尤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剖析自我,认清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长处并使其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脱颖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们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如何调节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压力,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恋爱中的矛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本着“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题,来进行自我梳理,作此论文。
正文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据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英格里氏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认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我国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
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学习方向专业化、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等学习上有了改变,而且在人际环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调试自己的心里,从而使自己能够较好的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呢?这首先要剖析自我,给自己定位。
二、自我剖析
(一)性格分析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所以给人的感觉一般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也许是因为表现出来的坚强给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坚强的人越脆弱,因为坚强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这种伪装的坚强是否有意义,可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时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弱者的事实。
也许是自己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我的这种外在的坚强会让大家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击都能扛得住,认为我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不需要保护的人。从小到大,在学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个处处被保护的小孩子,不管是来自于爸妈还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我很弱;可是在学校,我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不管是作为一个班干部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同学们总是会认为我是一个足够坚强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轻易不会有什么回报。可是时间长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让自己成为强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护,我想要大声的向全世界呐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实确实总是把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现出来的依然是没心没肺的坚强与乐观,也许这才是真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