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提高重大疫情快速反应能力和救治能力。
每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依托1—2所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建设传染病医院或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提高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中西医综合防治能力。
每个县(市)依托1所综合实力较强的县级医院建设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快速检测和诊治水平。
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发热门诊(哨点诊室)建设,强化基层机构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基础作用。
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独特作用,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支持河南省中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实施县级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应对能力。
(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临床专科建设。
分级分类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省级层面以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主线,以满足重大疾病的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医疗服务技术能力为重点,从专科规模、医疗技术、诊疗模式、管理方法等不同角度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儿科、麻醉、精神疾病、中医等人民群众就医需求较大的核心专科能力,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
市、县级医院要围绕肿瘤科、心内科、胸外科、普外科、呼吸科、产科、麻醉、重症、骨外科、儿科、病理、检验、医学影像、感染性疾病等基础专科加强建设。
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区域专科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显著提升。
5.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重点发展中医肿瘤、中医儿科、中医心病、中医脑病、中医骨伤、中医妇科、中医外科、中医治未病等中医特色专科,提升公立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和质量。
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业务合作,在中医医院推广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
(省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大力推进医学科技创新。
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
积极创建国家科研平台,加强布局建设河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传承创新平台。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以省部共建项目为抓手,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开展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临床研究。
(省卫生健康委、教育厅、科技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优化医疗服务模式。
积极吸纳先进的诊疗理念,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建立专病联合诊治的有效模式,研究推广MDT(多学科诊疗)、快速康复、中西医结合等新诊疗模式,全力推动专科医疗服务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行日间手术,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
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强化基础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
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
加强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创伤等重大急性病救治中心建设。
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有效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
(省医保局、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促进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共享。
建设河南省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完善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机制,依托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享。
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
加快智慧健康养老终端产品研发应用,建设智慧养老应用开发平台,修订数字化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推动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应用。
规范互联网诊疗服务,持续加强对药品网络销售行为的监测监管。
(省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医保局、大数据局、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健全运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