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完善中西医结合工作机制,构建中西协作、优势互补、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的医疗模式。
支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建设“民族医院”,打造瑶、壮族特色中医院。
支持清远市中医院、英德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
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落实省卫健委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实现“一码通用”、“一网联通”、“一键诊疗”、“一站会诊”及“一体服务”。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提醒、自助查询打印等服务,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加快5G+远程医疗场景落地推广,提升基层医院信息化水平及远程医疗水平。
深化远程医疗服务应用,丰富业务场景,提升平台服务能力。
大力开展市级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健康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互认,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的开放共享和广泛应用。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效能提升
1.健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
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为提升医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
充分发挥医疗质量、医院感染防控、药事管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等专业委员会和职能部门作用,推进核心业务工作与运营管理工作深度整合,将现代医院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融入运营管理的各领域、层级和环节,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再造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分析评价等手段,将运营管理转化为价值创造。
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建立全业务、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强化医疗服务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形成符合医疗发展规律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体系。
健全完善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落实总会计师进入医院领导班子规定,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岗位职能。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等各环节,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资金预算执行监测分析,对绩效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将评价结果、项目执行进度与预算安排挂钩。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防范财务风险、医疗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
探索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建设后勤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优化绩效评价体系。
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强化考核结果在公立医院薪酬总量、财政补助、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方面的运用。
改革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办法,以聘用合同为依据,以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为重点,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
建立完善医联体(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促进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保障
1.加快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按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
逐步探索实行员额制管理,推动实行员额制管理的公立医院的人员控制总量根据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待遇,力争实现同岗同绩同酬。
落实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健全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优化岗位聘用考核机制,加强人员聘后管理,推动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工作机制。
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
结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县招县管镇用”。